培育“盆景” 聚攏“風景”
安徽省優質產品生產示范區成為區域塊狀經濟發展新引擎
□ 本報記者 郭 明 李 輝
安徽省積極引導規范企業創建優質產品生產示范區,并在創建過程中,把提升產品質量和產業競爭力作為核心,積極引導企業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鼓勵企業參與相關標準的制修訂,推動安徽制造向安徽創造跨越。
在“全國8個防爆電氣產品生產基地之一”的能源城淮南,有防爆電氣產品生產企業30家。淮南市通過開展創建安徽省優質防爆電氣產品生產示范區取得了明顯成效。規模以上企業數從3家增加到8家,全行業年銷售額達10億元,比創建前提高了400%。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企業從兩家增加到16家,3家企業參與省級地方標準的制定,5家主導產品生產企業獲得3A級標準化良好行為證書。示范區企業獲得安徽名牌產品稱號10個,淮南潤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榮獲市長質量獎。
位于淮河岸邊的阜南縣黃崗鎮,通過創建安徽省優質柳編產品生產示范區實現了傳統產業的華麗轉身。“應該說,柳編是一個惠民產業,解決了五六萬人的就業。是一個出口創匯產業,75%的年出口量可創匯1億美元,實現利稅3000萬元。它還是一個環保產業,由柳條帶動,如今樹皮、秸稈都可當作原料,變廢為寶。”談起“黃崗柳編”,黃崗鎮黨委書記劉耀輝難掩興奮之情。
據了解,在推動企業積極創建優質產品生產示范區的過程中,安徽省質監局先后出臺了《安徽省優質產品生產示范區創建規范》、《安徽省優質產品生產示范區考核驗收細則》,建立示范區企業基本信息登記表、動態信息登記表,及時掌握每個季度各示范區產品質量狀況,建立了對示范區產品質量進行巡查的制度。安徽省政府的高度重視,有力推動了創建優質產品生產示范區活動的開展,并將其列入質量興省重要內容。安徽質監部門不斷完善各級檢驗檢測中心、技術機構等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建設,為企業及產業進一步占領技術高地、加快提升和集聚服務。加強對創建企業的管理,制定了工業產品生產企業分類監管細則,對示范區企業實行A、B、C三級分類。同時,還按照寬出嚴進的原則,加強對示范區內企業的有效監管,建立了“一企三檔”,即企業紙質質量檔案、質監部門監管檔案和電子監管檔案。同時,還實施“黑名單”制度,對無證使用特種設備或計量器具、超期未檢的行為進行嚴肅查處,確保創建工作有效開展。
寧國市的耐磨鑄件產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逐漸成為一個產業特色鮮明、規模效益突出的產業集群。該市借助優質產品生產示范區的創建,突出結構調整,注重質量提升,產業得到較快發展。政府加大科技扶持力度,設立5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對該產業的獎勵扶持,生產能力全球第二、亞洲第一的鳳形耐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還成功研制出我國第一條金屬模鑄造球自動化生產線。通過創建活動,寧國市2012年耐磨球監督抽查合格率達93%。寧國市副市長彭若暉向記者介紹說,截至2012年年底,寧國市耐磨鑄件企業發展到160家,從業人員達到1.8萬人,實現年產值60.3億元,成為享譽全國的耐磨鑄件生產加工基地。耐磨材料優質示范區建設,不僅在全國耐磨鑄件行業具有示范帶頭作用,而且已經成為推動耐磨鑄件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力。
安徽省質監局監督處處長葉炎表示,創建優質產品生產示范區,走以質取勝的發展道路,促進當地特色產業產品質量升級,加快產業集群發展,是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創新型經濟的重要突破口,對于提升優勢產業和區域經濟的知名度、號召力、影響力和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安徽省創建成功和正在創建的優質產品生產示范區有17個,涵蓋機床及刃模具、電線電纜、玻璃制品等產業。如今的優質產品生產示范區已經成為區域經濟的“新引擎”和產業集聚、品牌集聚、效益集聚的發展“先行區”。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