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質監局用新思維迎接新挑戰用新機制破解新難題
“檢企合作”建設公共檢測平臺
□ 趙 強 本報記者 李 艷
日前,記者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車載氣瓶檢驗站內看到,忙碌的檢驗人員正在對送檢的車載氣瓶進行氣密性試驗。然而就在一年多前,車載氣瓶檢驗還是一個“老大難”問題,一方面車載氣瓶的數量急劇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當地沒有檢測機構,氣瓶都得送到包頭或銀川去檢驗。正是巴彥淖爾市質監局創新開展的“檢企合作”模式讓這一難題迎刃而解。
據該局局長曾繁龍介紹,“檢企合作”就是質監部門借助當地優勢企業的資金實力和環境條件共同建設檢測機構,實現雙方優勢資源互補。需要強調的是,檢驗工作的管理、出具報告都是由質監部門獨立完成,并對檢驗結果負責。以保證結果的權威公正。“技術檢測機構就好比質監部門的‘金剛鉆’,有了它才能攬來瓷器活。但目前單靠我們自身力量有時確實捉襟見肘。是‘檢企合作’讓我們找到了快速發展的著力點。”
巴彥淖爾市車載氣瓶檢驗站就是該局開展“檢企合作”的首個成功案例。該局在無法盡快取得建設用地的情況下,通過與該市臨河久新源加氣站洽談、合作,由企業全額出資300萬元建成了檢驗站,保障了車載氣瓶的安全運行,也有效降低了車載氣瓶用戶檢驗成本。借助這一成功經驗,該局又陸續籌建了5個第三方檢驗中心,共吸納企業資金1000余萬元。
塑料管材業是巴彥淖爾市新型產業,一直以來,無論是當地質監部門還是企業,只能對小于160mm口徑的塑料管材進行耐壓試驗和扁平試驗,產品質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嚴重制約著企業的發展。經過充分的調研論證,該市產品質量計量檢測所、市經濟開發區質量技術監督協會和海利管業有限公司3家共同合資,建設了巴彥淖爾市塑料管材檢測中心,使檢驗能力提升到630mm口徑以下,檢驗項目除耐壓試驗和扁平試驗外,又增加了縱向回縮率、彎曲試驗、外徑檢測、環剛度試驗、循環壓力沖擊試驗等15項檢驗項目,滿足了該市塑料管材的檢驗需求。
據悉,巴彥淖爾市塑料管材檢測中心實行的是股份制,該市產品質量計量檢測所占50%,巴彥淖爾市經濟開發區質量技術監督協會占15%,巴彥淖爾市海利管業有限公司占35%。“通過合作共建,我們不僅減少了在人員培訓、資質認證、檢驗檢測實施等相關環節的費用,還能從中獲取一定比例的利潤分成。更重要的是,通過共建檢測中心,企業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控制能力也得到了全面提升。”巴彥淖爾市海利管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高興地說。
過去,巴彥淖爾地區的煤炭質量檢驗一直是空白,當地煤炭企業要做煤質檢驗只能去外地,既耗時,成本也高,而且經常因產品質量問題產生貿易糾紛。該局經過多次調研,依托中蒙能源貿易最大的公路口岸——甘其毛都口岸,與中華新興能源交通總公司和華寶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合作,由兩家企業共同出資280萬元,于2012年6月在甘其毛都口岸建成巴彥淖爾市煤炭質量檢驗中心。具體合作方式是:該市質計所負責提供相關資質、技術指導、人員培訓、日常管理、制定《質量手冊》和《程序文件》及其宣貫;兩家企業負責實驗場所的建設和實驗設備的購置;通過商業模式運營,進行利益分成。這樣既滿足了該市煤炭企業的煤質檢驗需求,又為提升地區煤炭產品質量水平、有效解決貿易糾紛提供了技術平臺。
用新思維迎接新挑戰,用新機制破解新難題。該局的目標是利用3到5年,建成總投資200萬元的國家級酒類產品檢測中心,與巴彥淖爾華油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共建LNG(液化天然氣)檢測中心,為全市質量水平的提升提供技術保障。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