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小周
寧波鄞州檢驗檢疫人員指導企業加強產品質量安全管理
“小小繩帶部件絆住童裝出口步伐”——兩年前各類媒體曾涌現出諸多類似報道,凸顯我國出口童裝的質量安全問題不容樂觀。
2011年1月1日,嬰幼兒服裝等產品被正式納入《法檢目錄》,寧波鄞州檢驗檢疫局將兒童服裝列為重點監管產品,著力提升企業的標準法規意識、質量責任意識、誠信守法意識,檢企合力取得了多方共贏的成效,共同奏響“量增質升曲”。
緣由——攻克壁壘“勢在必行”
鄞州是寧波服裝產業核心區域,僅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達300余家。產業正由塊狀向面狀發展,逐步建立起層次分明、優勢互補的梯隊,呈現出良好的競爭態勢。然而,日益嚴苛的技術性貿易措施對產業的健康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鄞州出口童裝專項抽查檢測的結果顯示,過半產品不合格,且多數不合格產品涉及繩帶、小部件以及鄰苯二甲酸鹽、重金屬等物理化學安全問題,這些質量問題給鄞州出口產品埋下通報召回、退貨等隱患。
“產品完全按照客戶的設計要求,原輔材料也是他們指定生產的,為什么還會被美國政府通報,我們企業該如何應對?”寧波洛克莫威服飾有限公司生產的出口童裝因存在窒息風險被通報,該公司副總經理吳芳方十分無奈地道出了企業的困惑。檢驗監管人員當即詳細講解歐美市場法規及產品要求等知識,提出產品返工整改方案,告誡企業要加強對客戶設計方案等合同內容評審。
如何幫助企業應對日益苛刻的技術性貿易措施,成了鄞州局上下思考的重要問題!皼]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通過深入企業開展走訪調研活動,該局有效掌握轄區企業規模、產品種類、出口市場及產業分布等信息,逐步建立企業檔案并隨時更新,搜集并及時解決企業反映的實際困難。通過對產品內在質量抽測等,掌握相關產品的質量狀況,厘清高風險產品及質量安全項目,對存在嚴重產品質量問題及失信的企業進行重點監控。
模式——宣政講經“齊頭并進”
“現在產品出口要求越來越多,公司內部人員變動頻繁,管理較難,許多管理人員也無法及時掌握最新的技術法規信息!睂幉í{丹努集團針織分公司總經理岑亞麗的話道出了紡織服裝企業遇到的普遍問題:技術法規信息滯后。
“獅丹努”是眾多服裝企業的一個縮影,受行業特性限制,企業“人、設備、管理”這三要素普遍條件不足,客觀上造成企業應對法規力不從心。逾九成被通報召回的童裝產品是因客戶設計缺陷或指定面輔料不合格等原因導致,但轄區大多數企業沒有設計以及對來樣的合格評定能力,檢測等自控能力也普遍缺乏。
如何讓企業及時、全面掌握產品出口要求。鄞州局以代理報檢公司、外貿公司、生產企業三類對象為重點,開展宣傳培訓工作,全力當好“指導員”。針對生產企業,通過選取邱隘、古林等產業重點鄉鎮舉辦檢驗檢疫知識宣傳培訓會,并充分利用窗口、政務網站等渠道開展培訓指導,全面宣傳貫徹政策法規要求,助其當好“生產員”。同時依托代理報檢和外貿公司與生產企業之間的直接業務關系,充分發揮其作為監管部門與生產企業之間的“橋梁”作用,使其成為“多面手”,不僅能應對生產企業咨詢并協助其完成報檢等工作,還能對其進行標準法規等知識的宣傳,并初步篩選產品安全質量問題。
成效——改革模式“檢企共贏”
2012年,寧波鄞州僅嬰兒服裝出口達5280批、貨值6275.4萬美元,與上年相比分別增長16.6%和3.61%,產品質量提升明顯,不合格率分別為0.61%和1.52%,與2011年的分別為3.02%和3.59%相比降幅顯著。
“我們企業是最大的受益者,剛開始幾批童裝因為繩帶安全問題需要返工,心里有過抱怨,客戶也不大理解,但產品要求就擺在那里。在檢驗檢疫部門的幫助下,我們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也贏得了客戶更多的信任,現在產品出口更放心了”,寧波市海天斯制衣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東海說道。該公司是典型的中小型生產企業,經營狀況不穩定,這類企業是所有監管政策圍繞的核心。
為了讓中小型企業享受更多的優惠政策及服務,鄞州局通過改變監管模式解決檢驗監管人力與業務量之間的矛盾,從而騰出更多精力優化監管機制。針對童裝已逐步建立類似于玩具等兒童用品的監管機制,并成功引入風險管理機制,轄區企業的合同設計評審及產品開發等過程控制能力全面提升,并已普遍建立關鍵原輔料的管理制度。
“經過專門的培訓指導,現在外發加工生產企業知道出口要求了,我們外貿公司接業務時也能初步審核產品的安全質量了,產品順利出口了,跟客戶與生產企業的合作更順暢了”,寧波凱信服飾股份有限公司經理周伯寧切身感受到了產品質量提升帶來的實惠,近幾年該公司外貿業務量年均增長超過20%。
自從有了檢驗檢疫等部門的真心“牽掛”,鄞州童裝出口不再有“牽絆”,闊步挺進國際市場。
鏈 接>>
小小繩帶馬虎不得
據統計,2012年歐盟非食品類消費品快速預警系統(RAPEX)通報召回中國服裝紡織品309批,其中童裝277批,占比高達89.64%。被通報的童裝,大部分被要求撤出市場、召回已售出產品,尚未進入歐盟市場的產品則直接被海關拒絕進口。而2012年美國消費者安全委員會(CSPC)通報召回中國紡織品14批,全部為童裝。
分析發現,童裝繩帶不符合歐盟或美國童裝繩帶安全技術要求是童裝被召回的主因,長度超標的繩帶容易被交通工具或游樂設施纏住夾傷,給兒童帶來人身傷害。在被召回的案例中兒童上衣外套、帽子以及服裝的抽繩長度超標的問題尤為嚴重,同時部分被召回的童裝還存在小部件破裂脫落或禁用偶氮染料超標等安全隱患。
據悉,2012年歐盟和美國通報的童裝多出自加工型小微企業。該類企業對歐盟美國童裝繩帶等技術標準缺乏了解,往往只按照客戶來樣加工,對于不符合技術標準的訂單識別能力較弱,因此生產的童裝容易存在安全隱患。
為防止通報召回事件的發生,檢驗檢疫部門提醒童裝出口企業:一是要增強風險意識,主動收集和學習歐盟美國繩帶等童裝安全技術標準,加強對客戶制單或來樣的合規型審核;二是可以使用魔術貼、紐扣、松緊帶等設計來替代繩帶,減少繩帶的使用;三是可以在大貨投產前將客戶制單或首件樣品送至檢驗檢疫部門審核,合格后再投產,以避免經濟損失。
(劉黎明 余敏強 李 皓)
《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