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地區是珠江三角洲主要的仿真飾品生產加工基地,涉及生產企業數百家,從業人員數萬人。主要產品包括銅首飾、不銹鋼首飾、合金首飾、鋁首飾、玻璃首飾、塑料首飾等,其產品不但受國內消費者的歡迎,還遠銷歐美、日本等國家和地區。
自2011年始,仿真飾品被國家質檢總局正式列入法定檢驗目錄。2011年~2012年間,番禺地區共計出口仿真飾品1533批、貨值2351萬美元,其中2012年與2011年相比,批次、貨值分別增長2%和54%,是為數不多的出口增長商品。困擾多年的有害金屬含量超標等問題未再重現,沒有出現一起通報召回或退貨的案例。
從幾元錢的地攤首飾,到幾百元的商場專賣,從造型奇特的仿金銀飾品到顏色鮮艷的仿寶石、仿真珍珠等,都不乏仿真飾品的身影,用極小的代價滿足了女人愛美的天性,不經意間顯現出獨特的個性。可這美麗的產品也可能隱含毒害。為了達到更加耀眼炫目、色彩迷人的效果,一些投機制造商會使用鉛、鎘、鎳、汞、砷等有害成分超標的原材料,忽視產品的內在“美麗”,人佩戴后出現過敏、中毒等癥狀,如不及時治療,還可導致惡性病變,引發哮喘、皮膚癌等惡性疾病。致使中國出口仿真飾品累遭通報召回或退貨,嚴重傷害“中國制造”的聲譽。
仿真飾品列入法檢目錄后,廣東番禺檢驗檢疫局主管領導和監管人員一起,深入主要生產加工企業,了解生產加工工藝水平、質量管理過程、原料采購渠道、設備管理、人員素質、檢驗能力、主要產品銷售市場等信息,逐一建立企業檔案,組織多次檢企政策研討會。定期走訪番禺珠寶協會、番禺廠商會等行業組織,參加這些組織的活動,宣講相關政策法規及技術標準要求。
另外,引導生產企業進行適用監管要求的內部技術改造,完善質量管理系統建設。與當地政府、行業協會一起努力,鼓勵企業相互學習借鑒,充分發揮區內傳統珠寶加工技術、人員素質和裝備能力等優勢,共享彼此多年心得,引導生產加工企業順勢而為,盡快完成內部能力整合與提升。深入生產現場,指導企業以法定監管要求為標準,將原珠寶生產線實施改造,設置關鍵工序控制點,提升檢測能力,實現了生產和質量控制方式的快速轉型。監管人員還將國外技術法規要求和客戶質量標準直接傳達給生產企業,轉化成企業質量管理要求,提升質量管理水平。
日常監管過程中,結合分類管理情況,針對不同企業生產質量管理水平,實施“三核查、一驗證”的檢驗模式。“一查”生產原輔料采購渠道、有害成分控制;“二查”過程工藝制度落實、重要質量數據的監控、過程添加物及污染控制;“三查”產品檢驗制度執行及質量記錄等情況。“一驗證”是指隨附產品抽查質量報告與申報出口產品貨物名稱、規格款式、出口國別/地區等的符合性驗證。出現任何不符合,立即組織相關責任人進行原因分析,制定相應糾正措施,監督落實,驗證其有效性,確保不合格因素得到徹底糾正。通過對區內仿真飾品出口進行有效監管,保證了出口仿真飾品的質量,使美麗產品的“內心”更加美麗。 (肖 慧)
《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