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小企業自行車“跑不穩”
日前,一條《質檢總局:24批次自行車質量不合格天津占10席》的消息引起了廣泛關注,也讓一些消費者對于天津自行車行業的質量水平產生了疑問。對此,天津市質監局召集相關部門和單位對抽查結果和該市自行車行業產品質量現狀進行了認真分析,并制定了進一步提高天津市自行車產品質量的措施。
據介紹,本次監督抽查共抽查了天津、江蘇等6省(市)的100家企業的100批次產品,其中76家企業生產的76批次產品合格,產品合格率為76%。其中,共抽查天津市56家企業生產的56批次產品,合格46個批次,合格率為82.1%,比此次抽查的總體合格率高6.1個百分點,高出同為自行車集中產區的廣東省近15個百分點。
從抽查樣本數量來看,天津產自行車的數量占抽查總量的56%,這是因為天津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自行車生產基地,2012年全國自行車產量為8278萬輛,天津產量達到3953萬輛,占全國產量的48%。
從抽查結果來看,天津市9家大中型企業產品全部合格。抽查不合格的10家企業均為小型企業。有4家企業不合格項為反射器不合格,屬于一般不合格,6家企業為嚴重不合格。據了解,在天津100多家整車生產企業中,前10家企業產量占全市總量的45.3%,形成飛鴿、富士達、科林、捷馬、愛瑪、新寶、富士達、泰豐小鳥、雅迪等眾多優勢品牌。
據有關專家分析,影響自行車產品質量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自行車產品既不是3C認證的目錄產品,也不是許可證管理的產品。自行車企業生產銷售模式主要是以銷訂產,雖產品的執行標準為強制性,但生產企業是按照客戶的訂單的技術要求進行組裝生產。因此,部分企業只在意客戶的要求,忽略了強制性標準的執行;企業的技術人員以及管理人員流動性較大,導致產品的質量不穩定。
記者從天津市質監局了解到,從現在起至年底,將開展為期半年的自行車產品專項整治行動。該局已經向政府有關部門提出制定自行車產業發展規劃、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自律作用等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