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在鎮江句容茅山革命老地區5000多畝土地上,終年可見各種開得爛漫的鮮花。虞美人謝了、金盞菊開始盛開;牽牛花謝了,波斯菊又要開放。收種之后,它們就漂洋過海,在日本、荷蘭、美國的土地上繼續扎根開花。這里是花的海洋,更是農戶致富的聚寶盆。今年前8月,該地農戶已出口花卉、蔬菜種子創匯1100多萬元。
位于江蘇鎮江的革命老區句容茅山屬于典型的江南丘陵地貌,當地經濟以種植業為主,但耕地多為崗坡地,肥力低、種植效益差的現狀嚴重制約了當地農業和農村的發展。當地農民主要依靠種植旱地作物——紅薯和玉米為主,平均每畝收益僅為600-800元,即使是肥力較高的水田的平均收益也不超過1000元。90年代末,鎮江農科所與日本(株)野崎采種場合資成立了鎮江瑞繁農藝有限公司,開拓了國外引種——國內繁種——出口國外的對外繁制種業務,改變原有的粗放式生產、低收益種植模式,通過高效農業和訂單式農業在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方面蹚出了一條寬敞的大道。
采訪中,鎮江瑞繁農藝有限公司公司經理毛忠良望著成片的花卉種苗不無感慨地說:如今公司年出口花卉、蔬菜種子超過100噸,部分品種占國際市場近50%的份額,已經成為長三角地區出口量最大的外繁種子企業。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也為老區農民開辟了致富之路,花卉種子種植戶平均每畝收益近4000元,農戶最高年收入可達10萬元,這里面既有農戶的辛勤,更有檢驗檢疫部門的幫助,他們功不可沒。
在公司引進優良種苗過程中,鎮江檢驗檢疫局主動服務,充分發揮檢驗檢疫部的門的信息、技術和政策法規優勢,為企業引進種苗提供技術咨詢,幫助企業規避風險,指導企業人員研究當地地理特點,分析引進種苗生長適應環境,為老區農民發財致富提供及時到位的檢驗檢疫服務。
要讓農戶改種品種,重要的是讓農戶樹立信心。鎮江檢驗檢疫局與瑞繁農藝公司深入田間地頭共商發展計策。通過廣泛調研走訪,建立了“公司+農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生產經營鏈條,實行“公司落實訂單,農業專業合作社組織訂單的實施,農戶負責生產,公司負責收購并集中出口、檢驗檢疫部門負責檢疫把關”的出口種苗一體化經營模式,解除了農戶種了無人買的后顧之憂。在建立“公司+農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生產模式的基礎上,加大了對農戶種植種苗的技術指導,要求農業專業合作社將原來的科研式推廣向應用式推廣轉變,把原來在農科所基地內進行的品種轉移到農種子基地進行栽種,既加快了新品種、新技術的推進速度,又提高了農的收入,定期組織檢驗檢疫和科技人員到農種苗基地地頭現場進行技術培訓和檢疫指導,確保了栽種種苗的品質。
外繁種子業務兩頭在外,為保證繁種成功,從國外進口的親本或原種不能帶有檢疫性病蟲害;為保證在進口國順利通關,出口種子必須符合進口國要求。鎮江檢驗檢疫從用忠誠、知慧和汗水為嚴把進出種苗質量關,為老區種苗花開海外做出了貢獻。
談到檢驗檢疫為進出種苗嚴格把關時,毛忠良經理不無感慨地說:沒有他們嚴格把關,我們企業就無從發展。
毛經理介紹,前年,瑞繁農藝公司進口了1000公斤象蒜用于外繁制種。由于引種時間較晚,種植期臨近,檢驗檢疫人員現場檢疫合格并抽樣送檢的基礎上,允許將象蒜種子調到企業并種植于指定隔離區域。然而,經實驗室檢疫結果卻表明,該批象蒜攜帶我國禁止進境的檢疫性有害生物—鱗球莖莖線蟲。這種有害生物不僅能使企業同類產品遭受毀滅性損失,而且一旦擴散將會嚴重危害當地的農業生產。鎮江檢驗檢疫局立即協同企業在最短時間內對尚未種植的象蒜實施銷毀處理,對已經種植的全部挖出銷毀,并對種植田塊實施熏蒸消毒處理,避免了疫情的擴大散。與此同時,檢驗檢疫人員對種植田塊連續兩年實施跟蹤監測,確認沒有發現鱗球莖莖線蟲,確保了生態安全。事后,檢驗檢疫部門將這一起嚴重的疫情向國外官方檢驗檢疫部門進行了通報,并協助企業成功對外索賠,避免了企業的損失和對當地農業生產造成的嚴重后果。
為了嚴格把好進出種苗檢疫關,鎮江檢驗檢疫人員急企業所急、想企業所想,積極開展種子繁育期間的病蟲害調查,將檢疫關口前移。針對出口種子貿易時效性較強,一旦國外客戶要求進口某種種子,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完成種子采集、篩選、檢疫工作,否則耽誤種植期限,將遭遇重大索賠,檢疫人員工作到田頭,指導到一線。
一次,檢驗檢人員在實施田間調查時,發現外繁種苗基地中線蟲病害發生較重,就提醒企業加強生長期的管理,降低疫情風險。該批苗木出口前,檢驗檢疫人員加強了對線蟲類有害生物的檢測力度,結果在該批苗木中發現國外關注的有害生物——南方根結線蟲。檢驗檢疫人員及時指導企業采取土壤清洗、殺線劑浸泡等措施,消除了檢疫隱患,避免了企業損失。
“滿地鮮花開不盡,一枝一葉總關情。”鎮江瑞繁農藝公司在鎮江檢驗檢疫部門的熱情幫助下,他們優良的種子質量和細致的服務得到國際市場的認可,今年前8月,該公司出口花卉、蔬菜種子29批次,出口總量超出去年出口總量四成,已為老區農民創匯1100多萬元。(劉駿 通訊員:李干榮)
劉駿 李干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