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沙河市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象征著中國玻璃城的標志,寓意沙河玻璃產業的騰飛。玻璃業是沙河的支柱產業,至今已有三十年的發展歷史,從最初的第一家以碎玻璃為原料生產再生玻璃的“小平拉”玻璃加工作坊,到2009年底,全行業固定資產達120億元,年產量1.54億重量箱,約占全國總產量的25.%。發展空心玻璃磚、壓延、中空、鋼化、凹蒙、乳化等特種玻璃和深加工企業300余家;涌現出了迎新、安全、長城、大光明等一批有實力、有潛力、有帶動力的規模型企業,實現了玻璃產業的上檔升級,走出了一條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的科學發展之路。
在服務地方特色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沙河市質監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大力實施質量提升工程,緊緊圍繞促進玻璃產業上檔升級的工作重心,成立了玻璃產業優化升級領導小組,出臺了《促進玻璃產業上檔升級實施方案》,確定了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科技進步為支撐,以提升產業水平、提高產品質量,促進玻璃產業上檔升級為目標的工作方針,加強監督管理,提升服務質量,使沙河玻璃產業不斷做大做強,從而推動玻璃產業優化升級。
一是加強宣傳,提高企業質量意識。為進一步優化玻璃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壯大玻璃產業集群,該局首先從加強宣傳入手,著力提高企業產品質量意識。通過廣泛宣傳,有效增強了玻璃企業的質量意識和創名牌意識;邀請行業技術專家舉辦了“質量提升講座”,幫助企業更新發展理念,提升管理水平,推動質量水平不斷提高。2008年邀請了武漢理工大學和中國玻璃研究院科研人員對玻璃企業負責人進行培訓,讓企業了解相關的法律法規、行業發展的特點和方向,及時轉變發展思路。2009年,組織42家企業的60余名質量管理人員參加了全國玻璃產業發展研討會。同時,撰寫了《沙河市玻璃產業發展現狀》報沙河市政府領導,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視。
二是積極幫扶,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為進一步完善幫扶措施,增強扶持力度,該局專門成立了幫扶小組,局領導帶領業務骨干,多次深入玻璃企業進行調研,發揮質監部門職能優勢,以技術機構、設備、人才、信息為依托,對企業從原材料進廠、工藝生產、出廠檢驗等生產必備條件上進行規范,幫助企業解答質量疑難問題,完善質量管理制度,向企業提供技術規范、操作規程、技術標準等資料,從技術、質量、標準和計量管理上幫助和指導企業。支持玻璃企業不斷進行“新技術、新工藝”改造,走高附加值路線。引導和幫助企業采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幫助企業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計量檢測體系和標準化體系基礎性工作,從而加強質量管理。對生產企業的產品標準執行情況進行認真檢查,堅決消滅無標生產,并做好產品標準的登記備案工作。目前,全市47家玻璃生產企業全部制定了生產標準并備案。
三是壯大品牌,培育一批骨干企業。結合沙河玻璃產品市場知名度不高、品牌不響的特點,該局堅持以“形成一個龍頭,樹立一個品牌,帶動一個產業”的以質取勝工作思路,積極幫扶大企業實施名牌戰略,指導有條件的企業通過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采用國際先進標準和計量保證體系認證等工作,培育引導企業名牌戰略,有效促進區域品牌發展壯大。培育了迎新、安全、長城、大光明等一批有實力、有潛力、有帶動力的規模型企業,形成了良好的行業帶動示范效果。同時堅持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術資源,幫助企業聯系引進了在線鍍膜、光電玻璃、超白薄浮法、優質超厚低輻射鍍膜等一批裝備技術水平較高的優質玻璃項目,有效提升了產業的整體水平。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優質產品基地。
四是加強監督,淘汰落后產能。按照《沙河市關于淘汰落后平板玻璃生產能力實施方案》要求,該局加大監督抽查和檢查力度。對生產工藝落后、達不到質量標準的,限期整改。對整改不到位、達不到質量標準的,列入“黑名單”,依法向社會披露和曝光,并責令其停止生產。三年來,通過質量監管,使40多企業的產品質量得到提升,協助政府對120多條落后生產線進行了關停取締。
五是加強技術機構建設,提升技術支撐。在提升玻璃產業上檔升級的過程中,該局十分重視技術機構的支撐作用。2004年,經過對沙河玻璃產業發展形勢的認真分析,該局積極申請,認真籌備,投資240萬元,建成了河北省玻璃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大大提高了技術保證能力。以檢驗站為平臺,嚴格按照國家產品質量檢驗標準,加強了對玻璃企業的檢驗力度,建立了企業產品質量信息庫,制定了產品監管、抽檢等制度,并實施了玻璃產品質量分析,對企業送檢產品出具檢驗報告的同時,對其產品質量進行認真分析,提出質量改進建議,獲得了企業的廣泛好評,為該市玻璃產業優化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當前,沙河的玻璃產業發展正處于關鍵時期,該局將持續開展玻璃產業質量提升工程,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嚴格監督把關能力,提升檢驗檢測能力,努力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助推沙河建成中國現代玻璃產業基地,促進沙河玻璃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沙河市質監局 )
興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