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記重慶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食品化工中心原主任張春
本報記者 宋平一 攝
□ 本報記者 楊 蕾
“過了國慶節我就回去!你們等著我!”
為了那個堅定不移的聲音,大家一直在等待。重慶質監戰線的同志們在等著那個將實驗室當作戰場,在每次食品安全戰役中都沖鋒在前,立下無數戰功的優秀質量檢測戰士;同事們在等著那個帶領他們攻克難關,與他們同甘共苦,榮辱與共的好領導;企業在等著那個將檢測報告的準確與公正視為生命,一身正氣,嚴于律己的良師益友;消費者在等著那個為保障人民群眾食品安全嘔心瀝血,無私奉獻的人民好衛士……
然而,重慶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食品化工中心主任張春卻永遠不能再回到他心愛的質量檢測崗位了。2009年10月29日,年僅46歲的張春積勞成疾,帶著對質量檢測事業的無限忠誠與熱愛,帶著對從事質量檢測工作14年的眷念與不舍,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14年的點點滴滴匯成一條河,在人們心中流淌不息;14年的朝夕相處融成一首詩,讓人們永遠傳誦。這位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摯愛的食品化工質量檢測事業的質監戰士從未離開,而且永遠不會離開!
報告的公平公正比生命更重要
“數據拿得穩嗎?”“拿得穩!”“實驗做了幾遍?”“按規定,做了4遍,還進行了實驗比對,結果一致。”
張春手里拿著檢驗員陳小鴻完成的一份檢測報告,表情異常嚴肅。
這是一份某火鍋底料企業送檢樣品的檢測報告。原來,這家火鍋底料企業對檢測結果提出異議,通過各種渠道找到張春,對張春施加壓力,希望他能夠對檢測報告進行“某些適當的修改”。
“好,我相信報告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隨即,張春拿起電話,撥通了一個號碼。“如果他們對檢測報告有異議,可以通過正規渠道提出復檢,我們全力配合。但是,出具報告是件嚴肅的事情,上面的每一個數據,甚至每一個標點,都不能被隨意更改,我張春沒有這樣的權利,任何人都沒有這樣的權利……”平靜的語調中透出一種毋庸置疑的堅定。
最后,檢測結果維持原判。
熟悉張春的同事都知道,這個從1995年就進入質監系統從事食品化工質量檢測及研究的四川大學化學系高材生,身上有一種比牛還執著的“犟”勁,凡是他認準的“死理兒”,就沒有絲毫商量的余地,九頭牛都拉不回來。嚴肅認真地對待每一份檢測報告,這就是張春認準的“死理兒”。
張春常說:“實驗室就是戰場,戰場上絕不允許弄虛作假。”從一名普通的檢驗員到同時擔任重慶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食品化工中心主任、國家洗滌用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副主任、國家農副加工產品及調味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副主任,“責任”二字已經根深蒂固地在張春的血液中流淌,在他的心目中,檢測報告的公平準確甚至比自己的生命還要重要。
食品化工中心是重慶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檢測任務最繁重的中心之一。他們一年出具的報告數量約為15000多份,有時候一天就需要出具超過100份的檢測報告,這個數字是其他中心的好幾倍。但在重慶市質監局食品處處長鄭永紅的記憶中,張春擔任食品化工中心主任期間,他們沒有接到一起圍繞該中心檢測報告的質量而產生的投訴。
“他是一名本色技術干部,一身正氣,是一個很有修養的人!”一位老干部這樣評價張春。
危難之時方顯英雄本色
2008年9月10日,國家質檢總局緊急下發《關于開展奶粉專項檢查的緊急通知》,要求全國質檢系統立即行動起來,圍繞奶粉生產企業和產品開展“三查”。
祖國和人民的需要就是沖鋒的號角。作為重慶市食品檢驗方面的專家,張春臨危受命, 9月11日一大早,他就率領食品化工中心的“戰士們”領命出征了。他們兵分幾路趕赴各區縣抽樣,不到半天時間,就抽取了3個批次幾十個品種的奶粉和液態奶樣品。
沒有現成的檢測方法,只能依靠自己摸索!
9月11日,又是一個不眠之夜,實驗室的燈一直亮到天明,張春和檢測人員一起,經過一個通宵的反復研究,終于在9月12日建立起了奶粉中三聚氰胺的快速檢測方法。
研究出檢測方法就如同獲得了“寶劍”。在無數雙眼睛的關注下,第一批次樣品的檢測結果出來了。
“未檢出超限量三聚氰胺!”張春拿著報告,欣慰地笑了,除了如釋重負的暢快,更多的是質量檢測工作帶給他的使命感和榮譽感。
薄薄的一紙檢測報告背后,凝聚了質監工作人員多少的智慧和汗水!張春在這次阻擊三聚氰胺戰役中功不可沒!
受國家質檢總局委托,張春和同事們還承擔并完成了陜西、寧夏、甘肅、四川、貴州、新疆和重慶7省區奶粉的三聚氰胺、阪崎桿菌國家監督專項抽查任務,共檢測67批次產品,為保障西部地區的食品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那兩個月里,張春幾乎把家都搬到了實驗室,與檢測人員一起戰斗在第一線。大家勸他回家好好睡一覺,但誰也扭不過他的犟脾氣:“與其回去干著急,不如和大家一起干。”
看著疲憊不堪卻一臉滿足的丈夫,妻子萬斌既憐愛,又嗔怪:“你就不知道注意身體,累倒了怎么辦!”“我們沒有孩子,能看著別人的孩子喝著安全的奶粉快樂地成長,也算莫大的安慰了。”
火鍋石蠟事件、月餅氰化鈉事件……作為百姓食品安全的守護者,張春和他的團隊不僅出色地打贏了一場場食品安全保衛戰,而且成功地攻克了一個個科技難關。14年來,張春主持并參與制定的各種產品標準和檢驗方法標準多達16個。由他主要參與研究的《高汞美白、祛斑化妝品現場快速定性判定方法》,能在1分鐘內快速鑒別出化妝品中汞含量是否超標。僅2005年,全國質檢系統依靠這種檢測方法,共查出偽劣美白祛斑化妝品10萬多盒。現在,該方法已經在全國的執法打假工作中得到廣泛應用。
“只有揪出那些制假售假者,才無愧于‘質監衛士’這個光榮稱號!”這就是張春——一名優秀的質監衛士的錚錚誓言。
46歲的張春在平凡的崗位上用自己的行動對“責任”二字的含義做出了最生動的詮釋,展示了一名普通的質監衛士對質監事業的無比忠誠與熱愛。正是這份責任,這份忠誠,這份熱愛,讓張春14年如一日,堅守在質量檢測的技術防線上,至死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