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四川檢驗檢疫局積極探索從源頭狠抓質量監管的長效機制建設,實現出口產品有效監管,確保出口豬肉、腸衣等四川特色動物產品質量安全,迄今無一例不合格情況發生。
一是加強檢政合作,建立部門聯動機制。四川檢驗檢疫局先后與省畜牧食品局簽署了《關于加強進出境動物和動物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合作備忘錄》、與省商務廳簽署了《關于加快農產品出口基地建設的意見》、與省農業廳簽署了《關于擴大四川農產品出口合作備忘錄》,瀘州、達州、樂山、綿陽、攀枝花等地的分支機構也分別以不同形成與當地商務、畜牧等部門建立了合作機制。通過廣泛開展與地方政府相關部門的合作,找準檢驗檢疫機構的職能定位,搭建了檢地檢政合作平臺,拓寬了合作渠道,落實了在出口動物產品質量監管中地方政府負總責的要求。
二是加強體系制度建設,建立健全監管機制。結合自身特點和工作實際,建立科學的指標考核體系,提升行政管理效能,制訂了《崗位設置圖及人員配置表》、《人員職位說明書》、《履行職責和重點工作任務考核評分標準表》等。在收集、整理、匯總、分析大量自身工作基礎數據和資料的基礎上,編寫了涵蓋動物所有產品的作業指導書和監管程序30多份文件。嚴格落實檢驗檢疫人員崗位責任制和行政執法責任制,強化一線人員對檢驗檢疫工作中存在問題,尤其是對突發、重大、敏感事件的報告制度,加強各級領導對處置問題的督促檢查制度,使行政執法責任制落到實處。同時,積極推動各級地方政府進一步加大源頭管理的力度。指導企業健全生產管理制度,建立農業投入品管理制度、獸藥殘留監控制度、疫病疫情監測制度、可追溯制度等體系。
三是加強源頭管理,確保產品質量安全。重點對企業加工所用的原輔料、添加劑等實行備案管理,同時加強對動物產品生產的日常監管,強化企業的溯源體系,抽取成品進行藥物殘留、致病菌、重金屬等安全項目的檢測,對原輔料采購、運輸、生產加工等環節進行全面檢查,實行生產全過程監督管理。2010年3月,與四川省畜牧食品局聯合出臺了《四川出口豬肉原料養殖場備案管理實施細則》,對出口豬肉原料養殖場備案條件、備案程序、供貨與報檢、監督管理等方面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加強了對四川出口豬肉原料養殖場的備案管理,促進四川生豬生產向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發展,推動四川豬肉產品擴大出口。
四是建立風險分析制度,提升檢驗檢疫工作有效性。組織人員不定期對出口產品進行風險分析,及時掌握出口動物產品質量動態和變化趨勢,加強對不合格產品的風險分析和后續監管力度。組織動物檢驗檢疫專家解讀出口豬肉、腸衣等產品質量知識,幫助企業明確質量控制關鍵,減少企業在風險管理中的投入,提升檢驗檢疫工作的有效性。
五是加強誠信意識,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四川檢驗檢疫局加強對出口肉類、腸衣等動物產品企業的管理,提高出口企業誠信經營意識,督促和指導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幫助出口動物產品企業建立健全自檢自控和產品追溯體系,指導企業嚴格按照HACCP體系和SSOP文件的要求規范生產,提高產品源頭質量管理水平和產品可追溯性,增強出口豬肉、腸衣等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能力和競爭力,不斷鞏固新老市場。(通訊員:余華)
余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