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兩大建設”,進一步學習兄弟單位先進的經驗,努力開展好國檢引航工程,爭當創先爭優的表率,蘇州檢驗檢疫局吳中辦事處陳明主任一行7人赴廈門東渡局進行學習交流。東渡局一手抓創新,一手抓服務,大力開展檢驗監管新模式改革,取得了較好成效。
一是引入項目管理,為企業提供“打包”服務。學習該局對規模型進口設備實施項目管理方式,由進口企業將項目的整體情況上報局業務扎口部門,經審批通過后,指定相應業務科室按項目整體進行檢驗監管,制定管理計劃,統一申報,集中收費,按計劃檢驗、監管,既為企業節省了時間,節約了費用,又作為一個“打包”工程,為企業提供全過程服務。
二是實施電子監管,實現檢驗的電子化、信息化、智能化。學習該局所有出口企業均實施了電子監管,通過數據庫系統實現了報檢信息的錄入、流轉,通過設置抽批率實現了檢驗與監管。這些電子手段的運用,實現了資源共享,方便了企業的報檢,加速了電子證單的傳遞,便于檢驗員的抽檢與監管。
三是碼頭集中檢驗,提高工作效率,緩解人力資源的緊張局面。學習該局集中檢驗工作方法。東渡局是一個大的港口局,口岸業務量特別大,再加上很多進口設備系中間貿易商所為,最終使用單位為易地企業,全部到廠檢驗實施起來比較困難,為此,該局在多年的探索實踐中推出了碼頭集中檢驗制度。即對一些散件、裸裝、簡易包裝等風險較小的進口貨物集中進行檢驗,合格后放行。集中檢驗既確保了檢驗工作的實施,又方便了企業的通關,有效緩解了檢驗人員緊張的局面。
四是分類動態調整,增強檢驗向監管轉移的力度、效果。學習該局結合企業分類管理辦法要求,利用電子監管平臺,通過日常檢驗、監管及實驗室檢測情況報告,及時跟蹤、匯總企業的出口、質量控制等方面的信息,按升、降類的規定,適時進行動態調整,從而加大對企業的監管力度,督促企業不斷地提高質量管理與控制水平,努力實現質量提升。
蘇州局吳中辦陳明主任要求大家帶著問題去學習、去思考,大力借鑒好的方法和機制,并結合轄區進出口企業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進口成套設備檢驗監管的方案,努力探索建立分類管理動態調整的相關調整規則,用創新的工作方法,扎實的工作作風,在做好檢驗監管工作的同時,為企業提供最優質服務,努力在創先爭優過程中實現內外部的提升。(蘇州檢驗檢疫局 傅加平)
傅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