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對礦砂的需求越來越大,因而進口礦砂數量大幅增加,從澳大利亞、非洲、東南亞、中亞、拉美等地區進口礦砂的種類和數量也逐年增多。據了解,僅張家港口岸一年進口礦砂就約700多萬噸,品種有鐵、鎳等礦。再加上從其他口岸轉運而來的,本地一年的進口礦砂用量約在3000萬噸左右,數量十分龐大。與此同時,進口礦砂攜帶植物疫情的風險也日益凸顯。
分析進口礦砂攜帶疫情的主要原因,一是礦砂來源地廣,遍布世界各地,其攜帶的疫情較為多樣化;二是部分礦砂為地表礦,當地開采條件較差。由于大多為地表礦,并且多為未加工精選的原礦,因此極易攜帶活蟲、蟲卵、植物種子和根莖等檢疫物。其攜帶的活蟲、蟲卵及植物種子和根莖一般為礦砂中原有或堆存、裝運過程混入,因此不確定性大,疫情種類難以評估,進口礦砂又多為散裝,現場查驗很難發現疫情。三是受當地港口條件所限,礦砂抵達港口后不能單堆單放,一般為露天堆放,極易混入檢疫物。四是由于市場因素,一些礦砂運抵口岸后需長時間堆放,礦砂中如含有較多的土壤、有機質和腐殖質,其攜帶的活蟲、蟲卵及植物種子和根莖就容易生長和繁殖。五是在國內運輸特別是陸路運輸過程中缺乏防護意識,沒有有效的防護措施,導致礦砂出現沿途撒漏的情況,容易引起疫情的傳播,應引起有關方面高度重視。(張家港檢驗檢疫局 潘海浪 徐健)
潘海浪 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