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殘損鑒定工作是鑒定業務主要工作之一。它是依據對外貿易、運輸、保險等貿易關系人和國內外有關單位的委托申請,對殘損進行鑒定。主要鑒定遭損商品的殘、短、漬、毀等情況。對商品遭受的殘破、短缺、生銹、發霉、油漬、污染、串味感染、蟲蛀、受濕、腐敗、變質、損毀、滅失等具體損失,要實際鑒定其受殘部分,確定殘損商品的受損程度,判斷致損原因,分析對使用和銷售的影響,估定殘損貶值率,以及證明有關修理、加工、改裝等補救費用,出具殘損鑒定證書,作為申請人、承運人或保險人索賠、退貨、補貨或換貨的依據。進口商品殘損鑒定的主要工作項目有:?
(一)艙口檢視:一般由承運人申請。主要檢查船舶卸貨前艙口、風筒封蓋或封識情況,檢查艙內表層貨物的覆蓋、襯墊及有無進水移動、殘損等情況。如有殘損貨物,應查明原因。?
(二)載損鑒定:一般由承運人申請。主要檢查船舶卸貨前艙口、風筒封蓋或封識情況,檢查艙內貨物的積載(通風、鋪墊、隔離、緊固、配載等)情況,鑒定貨物的殘損情況和致損原因。?
(三)監視卸裝:一般由承運人、發貨人、保險人申請。主要通過檢查船舶卸貨前艙口、風筒封蓋或封識情況,檢查貨物積載情況,并監視貨物的卸載工作。在卸載過程中發現殘損,短缺漏失時,查明殘損情況和數量以及致損原因,明確責任歸屬。
(四)海損鑒定:一般由承運人、保險人或理算人提出申請,這種情況通常是由于船舶遭遇海事或其他意外事故所引起。海損鑒定工作主要是按照提單分清好貨、殘貨,對殘損貨物區別單獨海損和共同海損,查明殘損件數及其好殘程度,分別估定其殘損貶值率,并證明申請人提供貨物的到岸價格(CIF),出具海損鑒定證書,供有關部門作辦理理算和處理索賠的依據。?
(五)貨物驗殘:驗殘是對進口商品的殘損、變質、短缺和漏失等進行鑒定,判斷致損原因,估定殘損貶值程度,簽發驗殘證書。國家檢驗檢疫局現定凡卸貨時已發現包裝或外表殘損的商品,必須在貿易和運輸契約規定的目的港及時向口岸檢驗檢疫局申請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