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小成
“管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這話本沒錯,遺憾的是在我們企業內部,不少基層管理者更多地將管理視為一種藝術而非科學。
精細化作為現代工業化時代的一個管理概念,最早是由日本的企業在上世紀50年代提出的。“天下大事,必做于細”,精細化管理的理論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企業管理者所接受,精細化管理就是一種先進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精細化管理離不開科學的規劃,實踐中離不開科學理論的指導。因此,精細化管理是藝術更是科學。
一家現代化企業管理中科學和藝術的權重,其實也符合人生的二八法則,80%是科學,20%是人的能動性。
這里有兩個例子。其一,煮雞蛋。日本超市向顧客推薦:將蛋放入長寬高各4厘米的容器,加水50毫升左右,1分鐘左右水開,再過3分鐘關火,利用余熱煮3分鐘,涼水浸泡3分鐘。相對于傳統的煮蛋方法,這樣煮雞蛋能節省4/5的水、2/3的熱能。其二,流程再造。中國鋁業曾向麥肯錫咨詢,拿出旗下效益最好的廣西鋁業試點。麥肯錫認為廣西鋁業和非洲部分礦業管理水平相當。員工們議論紛紛,都不看好外來的和尚能念好中國經。一個多月過去了,在一個并不復雜的企業生產流程再造后,大家驚奇地發現,廣西鋁業生產成本下降了8%。其實,不是麥肯錫神奇,而是因為我們企業的管理太粗放。
精細化管理也已經成為決定企業未來競爭成敗的關鍵。眼下,企業正大力推進精細管理,我們倡導的標準化操作、規范化流程,都是精細管理的組成部分。在這場變革中,我們的基層單位和基層管理者如何作為?筆者認為,將管理更多地視為科學而非藝術是有效作為的前提。站在科學的角度重新審視我們的管理,進行微觀流程再造,摒棄不科學的部分,企業的收益就會有一個較大幅度地提高。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