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耿銀平
溫州民企興樂集團總部的600多名工人兄弟,手拿計算器,算著“薪酬小九九”,和老板對視而坐,紅著臉、拍著桌子要求加薪,最后的結果是,“興樂集團的員工工資平均漲幅達到13%”。企業讓利了,廠子的凝聚力強了,員工返崗率高達到95%以上,這事還上了1月3日的《浙江日報》。
工資協商制這檔子事兒,不稀罕,媒體總有這種報道,但是作秀的成分多,愿意“真協商”的卻很少。2000年10月10日,當時的勞動保障部就制定通過了《工資集體協商試行辦法》,要求對待工人兄弟的工資、福利、津貼等,要通過協商的辦法來解決。但很多老板就是不拿工人的工資當回事,根本不愿“協商”。實在扛不住上級工會的壓力,才搞一下“協商秀”,不公布企業的利潤和經營情況,不提供真實財務報表,員工們拿不出漲工資的材料和信息,協商談判很被動。好制度成了擺設,工會和工人兄弟也沒什么好辦法。
“真協商”了,老板不是賠家,而是贏家。如今工人兄弟的政策水平、權益意識早就增強了,明明是老板賺了很多錢,卻只顧自己關門數錢,不顧工人兄弟的死活,不拿工人當作親密戰友、發展伙伴,甚至拿國家的法律和規定當耳旁風,工人們嘴里不說,心里意見卻很大,消極怠工,磨磨蹭蹭,產品次品率增加了,效率不高,企業成本增加了,老板等于變相賠了錢。
老板換個思維看問題,將利潤和成本等信息公布出來,和工人們“真協商”,自己少賺一點,把利潤讓給工人一部分,一下子把工人兄弟的敬業精神、忠誠感給激發出來了。工人將老板當作親密戰友出謀劃策,想辦法提高效率,“眾人拾柴火焰高”。就像興樂集團的返崗率高達95%以上,這是多少錢都買不來的勞資信任,“招工難”也解決了。而且,媒體這一宣傳,企業的美譽度提高了,公眾形象也美了,這都是企業的無形資產,這可真是一件“一舉多得”、“一箭雙雕”的美事。
公平、嚴謹、規范、科學化的管理,當然繞不開這個“真協商”,工人與老板不僅是雇員與雇主的關系,還成了互幫互動的好伙伴。管理制度不冷血,還很有人情味。特別是涉及到工人工資的時候,雙方心平氣和坐到桌面上,你說出漲工資的理由,我拿出企業的高成本數據;你說出同行業的工資情況,我亮出企業面臨的激烈壓力,激烈交鋒而不傷和氣,爭得臉紅脖子粗就是為了達成雙贏。找到共同的結合點,提高了效能,增進了相互信任和了解,這不就是現代化管理效應嗎?一個字,贊!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