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志明
過去的10年,不少企業聘請過管理咨詢顧問、ERP實施顧問,通過流程咨詢項目,和企業中的管理人員一道,設計和描述了企業希望的規范流程,即未來流程。據不完全統計,中國規模以上企業,已經發布過規范流程和作業文件的企業超過80%。
流程的發布,反映企業流程管理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跨越,是1.0時代的標志。也就是說,從流程發布的那天開始,企業做事情開始有章可循了,對人的依賴在減小,對規范和程序的要求在增加。
然而,流程1.0在一些企業也留下這樣一個現狀:引進和發布了理想的流程制度,卻沒有真正在現實中運行。表面上企管部門有N米長的流程文件放在書架上,但執行時卻不這么做。現狀流程與未來流程相去甚遠。
究其原因,簡單的拿來主義是流程1.0時代的特征。流程管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問,先進企業的流程,確實很規范,但那也是人家長期磨合和改進的結果,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抄襲過來的。
好在筆者欣喜地看到,在流程管理進入中國的10年后,越來越多的咨詢顧問和企業一起,進入了流程2.0的時代。
流程2.0強調從現狀到未來的過程,也就是“以今為始、以終帶始”,相比1.0,這叫流程落地。
再者,流程2.0強調員工的參與、互動、漸進的提升。流程管理的實踐是一個過程,關鍵是結合企業現狀和人員實際,進行從量變到質變的積累。而不是直接照搬照抄成功企業的先進做法。
流程2.0這些特點與互聯網2.0的“平民化”、“交互性”、“參與感”、“持續性”有異曲同工之妙。
與引進先進的流程1.0模板相比,流程2.0強調宣貫、落地和執行,特別是強調管理提升是一個持續 、長期推進的過程。流程2.0要求企業進行幾方面的轉變。
時間上,不要期望流程在短期內給企業帶來戲劇性的變化,而是漸近的過程,3年一個循環。
人員上,要用3年左右的時間,培養和形成流程經理隊伍,而不僅僅是幾個流程編纂人員。
宣貫上,要與日常業務操作步驟、方法相結合,要將流程體系拆解為一線員工聽得懂、可執行的單一動作。
執行上,要有常態化的“績效考核”。將流程的現狀、流程目標進行量化,對差異和變化進行考核,促進企業管理量變的積累。《中國質量報》
唐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