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巧求存 以變應變
專家稱增強巧實力應成為企業發展的新戰略
□ 本報記者 劉 霞
日前,在上海舉辦的2009中國企業管理高峰論壇上,專家指出,進入后危機時代,隨著紅海戰略競爭的不斷加劇,中國企業要不斷創新管理理念和模式,通過深入的市場研究和顧客需求研究,對硬實力和軟實力進行有效整合,打造“巧實力”,從而達成整體戰略目標,獲得競爭優勢。
“紅海戰略”競爭激烈
“后危機時代我國企業面臨機遇包括擴大內需機遇、國際化機遇、市場機遇、信息化機遇、自主創新機遇、綠色經濟機遇、政策扶持機遇。”武漢大學戰略管理研究院院長辜勝阻介紹,特別是國際化機遇使企業能夠走出去。受金融危機影響,今年以來全球跨境并購規模同比下降35%,但中國公司海外并購總額卻同比增加40%,僅次于德國。同時,國際化機遇的一大特點是“引進來”,特別是服務外包,服務外包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來料加工制造業的20倍,能耗卻只有制造業的20%。此外,在綠色經濟機遇方面,新興的綠色產業將會迅速發展,市場潛力巨大。
“同時,企業現在也面臨著紅海戰略競爭太過激烈的局面。”專家介紹,目前,國際市場萎縮、國內市場開拓難度提高、低成本競爭戰略失效和轉型升級的壓力不斷加大等因素造成了以技術和成本競爭為主導的紅海戰略競爭加劇。當前,企業要尋找的是以價值創新為基礎的藍海戰略,只有轉型才能升級。經驗研究表明,企業開辟新項目中,86%的“紅海”業務帶來了39%的利潤;14%的“藍海”投入帶來了61%的利潤。
專家列舉了太陽馬戲團為例說明。在傳統馬戲團受制于“動物保護”、“馬戲明星供方砍價”和“家庭娛樂競爭買方砍價”而萎縮的馬戲業中,太陽馬戲團從傳統馬戲的兒童觀眾轉向成年人和商界人士,以馬戲的形式來表達戲劇的情節,吸引人們以高于傳統馬戲數倍的門票來享受這項前所未見的娛樂。
巧實力關注競合策略
“打造巧實力,追求以變應變,是當前企業開創藍海戰略的重要途徑,也是企業在惡劣環境中逆風飛揚的關鍵 。”金蝶國際軟件集團董事局主席徐少春如是說。
徐少春介紹,巧實力強調對硬實力和軟實力的整合,而達成整體戰略目標。企業通過深入的市場研究和顧客需求研究,利用技術創新、企業文化、經營智慧等軟、硬實力來獲得競爭優勢。在經濟低迷期,巧實力是企業靈活應變能力及競爭實力的集中體現,它代表的是創新的思維,寬廣的胸懷和廣闊的視野。它倡導的是軟實力“巧”化的一種方式,即樹立有責任感和影響力的企業公民形象,形成良好的社會形象倍增效應。
“以變應變是巧實力的重要思維。”據介紹,每當經濟出現重大轉折,企業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也應該隨之改變。企業要改變單打獨斗的方式,用合作共贏的巧實力思維,極大地關注戰略聯盟、合作伙伴,以及產業鏈上下游的關系和利益,才能使企業將競爭策略轉化為合作策略、競合策略,協同競爭。
“首先要抱團取暖。這個詞在此次金融危機中被一些企業充分演繹。”專家介紹,在深圳、北京和浙江,由一家機構牽頭,幾家企業一起統一申請、冠名、擔保,通過券商進行捆綁式發行債券的集合發債模式,為一些中小企業融資帶來了福音,避免了過去單家企業發債很難獲批的情況。
同時,企業要進行產業鏈整合。專家舉例說,今年,中國鋼鐵航母寶鋼股份與產業鏈下游企業海爾電器、上港集團、中國船舶相繼牽手;首鋼股份與上游企業中海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聯姻,開啟了打造富有競爭力的戰略產業鏈、共同應對市場挑戰的新時代。
“此外,企業要善于運用客服創造價值。為顧客提供更好的服務,把他們的手握得更緊,是企業打造巧實力的另一種方式。”專家舉了兩個例子。
今年3月,美國部分星巴克門店開始銷售速溶咖啡產品Starbucks Via,滿足那些已無法負擔其傳統咖啡的價格,但仍想享受“星巴克質量體驗”的人。“很顯然,星巴克在經濟蕭條中的這一創新性舉措,目的在于拉緊顧客的手,擴大市場份額。”
今年,臺灣研華中國有限公司與經銷商成立全新的控股子公司,使經銷商從研華的客戶變為合作伙伴,共同抵御危機帶來的沖擊;研華還將全球客服資源進行整合,借助時差,將歐洲、亞洲、美國的服務中心,分為3個時段服務全球客戶,使全球客戶共享全天候24小時客戶服務,成為客服創造價值的典范。
正如辜勝阻所說,后危機時代的勝出者,必然也是巧實力戰術的完美演繹者。而要變身這樣的企業,在日常經營管理過程中,要既注重硬實力的建設,使企業更加強大;又要通過軟實力的打造,讓企業有良好的品牌和口碑,讓外界尊敬、讓員工忠誠和引以為豪;更要注重創新型文化和顧客導向意識的打造,使企業貼近市場,良性發展。《中國質量報》
劉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