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用不常用不愿用
我國有效運用質管方法的企業不足50%
□本報記者 劉霞
2月4日,記者從中國質量協會“先進質量方法推廣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國企業應用先進質量管理方法的程度還很低,大多數的質量管理工具方法,做到有效運用的企業比例不足50%,存在“不會用、不常用、不愿用”的現象。
中國質量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戚維明介紹,2009年“全國工業企業質量管理現狀調查”反映出的一個重要問題是,我國企業應用先進質量管理方法程度較低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企業應用的質量方法少,像質量管理新老7種工具、統計過程控制(SPC)等最基礎的工具方法,能夠經常使用的企業比例還不足40%。像六西格瑪管理、精益生產這些方法應用比例還不到15%;另一方面,應用的效果也有待提高,大多數的質量管理工具方法,做到有效運用的企業比例不足50%,存在“不會用、不常用、不愿用”的現象。這次調查的樣本是規模以上的企業,若考慮所有企業,比例可能更低。調查還反映,我國企業的硬件設備近些年有了很大提高,60%以上的企業擁有國內領先乃至國際領先水平的設備和裝備,但是管理軟實力明顯不能滿足要求,例如,較好開展“全面生產維護(TPM)”的企業比例不足20%;企業主導產品的生產采用國際標準的比例為28%,采用國外先進標準的比例僅為10%。
因此,為解決我國企業在質量工具方法應用方面存在的“認識不足、實踐不足;概念多、理解少;引進多、吸收少;培訓多,實踐少”的現象,應加強對先進質量管理方法的推廣、應用,從技術、管理和文化等方面系統提升企業素質和競爭能力,中國質協將今年作為“先進質量方法推廣年”,組織全國質協系統并聯合各行業協會和有關組織,大力向企業普及推廣先進質量管理理念和方法,促進我國企業質量管理科學性、有效性的提高。
據介紹,“先進質量方法推廣年”活動將通過宣傳、培訓、試點、交流等多種方法,引導企業牢固樹立“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的質量意識,對適宜的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努力做到“學懂、會用、有效”。“學懂”,就是幫助企業從領導到員工都能夠了解和掌握目前國際、國內推廣全面質量管理的主要工具、方法,懂得基本原理,懂得正確使用,懂得方法步驟;“會用”,就是掌握在本企業、本崗位使用先進質量工具的本領,做到常用、巧用;“有效”,就是不論使用哪種工具方法,都要對產品質量起到促進作用,達到質量提升、成本下降、交期保證、績效提升的目的。
“同時,推廣先進質量的質量管理方法,要注意結合實際,合理推廣。”戚維明介紹,全國質協系統和各行業協會應當根據行業發展趨勢和特點及企業管理基礎條件、人員素質狀況等,選擇適用性、針對性強的質量管理方法加以推廣應用。要把全面質量管理的理念作為主線,貫穿在質量工具方法的推廣應用中;要把卓越績效模式等系統的管理體系與企業已經實施的質量管理體系融合起來;要把現場管理、六西格瑪管理、可靠性管理與過程控制、產品創新等常規質量活動有機結合起來,促進企業質量管理水平有較大提高。
據悉,今年活動期間要達到的具體目標是:組織全國性大型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宣講、交流活動10場,參與人數5000人次;出版先進質量管理方法系列圖書10本;面向企業領導的質量培訓參加人數5萬人;培訓全面質量管理知識普及教育教師500人(含中小企業300人),普教培訓人數30萬人(其中參加全國統考人數20萬人);其他各類先進質量方法培訓參與人數20萬人次。組織六西格瑪黑帶、可靠性工程師、質量經理等培訓考試5000人;全國注冊質量管理小組數量150萬個,創造經濟效益400億元。《中國質量報》
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