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屬于自己的“大腦”
中國SOA標準步入新階段
□ 本報記者 劉 霞
SOA(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自1996年由美國高德納咨詢公司提出以來,受到了IT業界的熱捧,被視為是企業信息化和軟件架構領域近年來最重要的成就。但SOA在中國信息化發展歷程中到底應該扮演什么角色、如何有效落地,成為中國企業面臨的一大問題。
日前舉行的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全國信標委)SOA標準工作組成立大會,為這些問題提供了一個最好的答案。專家表示,如同3G標準確立對通信產業帶動的升級一樣,一旦SOA產業轉型深入,也將掀起一場軟件革命,從根本上改變軟件存在的形態、構建的方式,在降低企業成本的基礎上,幫助企業取得巨大的靈活性。
落地之困
從事軟件行業將近20年的北京銳易特軟件技術有限公司CTO李軼強對于軟件業有著近乎偏執的熱愛。原本在美國工作有著豐厚的待遇,但幾年前他還是毅然決定回國創業。當別人對他的決定表示質疑時,李軼強會說:“基礎軟件就像產業中的大腦,如果連大腦都是別人的,還有什么思想和秘密可言?”
“當SOA在北美剛剛興起時,我就開始在工作中慢慢積累產品原型,與IBM等國際知名廠商同步進行應用實踐。在一切準備好之后,回國創立了銳易特軟件,直接切入SOA中間件產品。這一次,我們沒有輸在起點上。”李軼強如是說。
據介紹,當企業的IT系統從點對點的互連方式,實現很簡單的系統互連后,漸漸地互聯系統越來越多,就出現每一個系統為了實現互連而開放一個接口,最終形成了一個蛛網效果的問題,從而造成了管理和維護上的巨大困難。后來出現的叫做HUB-SPOKE的集中式集成模式,簡化了系統和系統之間松耦合的依賴性,一定程度上確實解決了當時蛛網連接式的集成結構問題,但也同樣存在一個問題,當系統越來越多時所帶來的瓶頸以及中心壓力的問題,所以這個模式到后來也是走得非常艱難。
“直到SOA這種架構在北美得到一些應用之后,情況才改善很多。SOA最大的好處是能夠將遺留的系統和資源重新利用上,好好的集成進來,以松耦合的方式減輕這種依賴度,所以這種方式出現后就慢慢出現了一種面向服務的系統集成。面向服務,把這些遺留系統的功能封裝成服務,然后提供一種更加規范更加標準的方式,包括接口、協議、數據格式,規范這些東西,封裝好之后就像一種語言。”李軼強表示。
因此,對于SOA理念的落地,他顯得尤為激動,SOA中間件終于有了可以大量施展才華的空間,可以說,應用集成中間件進入了井噴時期。對此,李軼強解釋說:“完備型企業服務總線基于分布式SOA基礎架構,使企業能在高度分布但管理集中的IT環境中,以基于標準、事件驅動的服務節點,整合現有數據、應用、流程及企業資源,實現企業資源信息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這適合于所有需要進行信息整合的企業。”
要有中國標準
日前,在全國信標委SOA標準工作組成立大會上,專家介紹,標準的缺失,是SOA在我國落地的一大障礙。SOA標準工作組負責我國SOA國家標準制定,組織全國范圍內的SOA標準應用和推廣,配合開展行業或領域相關的SOA標準化工作。
對此,作為工信部SOA標準工作組專家、信標委SOA技術委員會委員的李軼強表示:“SOA標準工作組的成立,意味著我國SOA產業標準化工作上了一個新臺階,相關產業創新步入快車道。這不僅標志著中國SOA標準的國家隊站上了舞臺,還表示中國SOA標準的相關工作正式進入快車道。”
工信部軟件服務業司副司長、SOA 標準工作組組組長陳英在SOA標準工作組成立大會上介紹,軟件服務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標準對我國軟件服務業的創新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SOA是在互聯網環境下、各行業構建信息化基礎設施和促進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支撐云計算、軟件服務化及物聯網發展的重要技術。為此,工信部軟件司將SOA相關技術、標準和產業的發展作為重點關注領域之一。SOA標準工作組的成立,將提供一個開放協作的平臺,將充分凝聚我國SOA相關產學研用各界力量,通過標準化的工作,來支撐和服務于我國的SOA相關軟件服務產業發展,并切實在各行業信息化建設中發揮實效,促進兩化融合。
對于中國SOA標準的制定,一些企業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金蝶中間件總經理奉繼承建議:“我國的SOA標準化之路剛剛起步,在制定我國的SOA標準時應該兼容并蓄,去蕪存菁,在技術標準方面可以參考國際標準,并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但在操作層面上,例如術語和概念規范、實施方法論、SOA最佳實踐等,就要以中國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制定中國自己特色和創新的標準。”《中國質量報》
劉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