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品質量 實驗室如何把關(政策解讀)
五個實驗室多輪驗證方能確定檢測標準
解讀人:國家質檢總局科技司司長 武津生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唐英章
產品質量是消費者最為關心的話題。全國質檢系統會定期或不定期地發布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如中秋節前,國家質檢總局就發布了月餅專項抽查結果,信息的發布,質檢實驗室起到了技術支撐作用。這些盡是儀器設備瓶瓶罐罐的科研機構,因為承擔日用品質量監督抽查檢測任務而受到老百姓關注。
質檢實驗室能收檢普通消費者送的樣品嗎?它們能保證公布的每個檢測結果都準確嗎?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國家質檢總局科技司司長武津生和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唐英章。
可收檢普通消費者送樣
“質檢實驗室可以直接為普通消費者提供檢測服務。消費者可以依照收檢程序提前預約。”武津生告訴記者,消費者送檢時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要選擇取得授權和資質認定的技術機構,并且要確認該技術機構授權和資質認定的范圍滿足檢測要求。二是要與技術機構簽訂委托檢驗合同。
但武津生更鼓勵消費者利用公共信息資源,比如質檢總局定期公布的國家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等,來獲取產品質量信息,“因為檢測消耗的試劑、設備等成本很高,對消費者來講,利用公共信息資源獲取產品質量信息更方便、更經濟。我們要求各級質檢部門做好監督抽查,及時依法向社會發布信息,保障消費者知情權。”
“另外消費者還要注意,檢測機構只對委托檢驗的樣品負責,只能出具該樣品檢測數據,不能依此發布該產品質量的評價報告。”唐英章補充道,“因為檢測機構有嚴格的抽樣程序,但消費者的抽樣過程可能并不規范,甚至不能排除有不法企業假借消費者名義人為向樣品中添加一些物質。所以按照慣例實驗室只對樣品負責。”
實驗室須通過國際標準認可
“具備資質的實驗室,只要嚴格執行操作規范,應該說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是有保證的。”武津生說,檢測結果準不準,首先取決于儀器設備的精度和檢測方法的科學性,另外要有制度作保障,操作人員要嚴格執行操作規程。
修訂后的《檢驗檢疫實驗室儀器設備管理辦法》要求使用部門建立制度,定期對儀器設備進行維護保養和檢修。對儀器設備超過規定使用年限,精度達不到原有要求,但仍可以承擔較低精度檢測工作的,可降級使用;對超過規定使用壽命,不具有使用價值的,作報廢處理。
唐英章介紹,檢測方法的科學性驗證方面,我國目前一般是發五份不具名的樣品,五個實驗室用該方法一起做檢測驗證,并且要借助其他類似樣品通過同樣的程序反復進行多輪驗證,如果一系列參數的誤差均在合理范圍,也就是不會影響相關部門的判斷,那這個檢測方法才能成為標準。因此成為標準的檢測方法的科學性也有保證。
制度方面,實驗室要想從事檢驗檢測工作,都要先通過ISO17025實驗室管理規范國際標準的認可。
【鏈接】
質檢系統實驗室專業眾多,涵蓋食品安全、化工礦產、化學危險品與包裝材料、輕工產品、紡織產品與原料等領域,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質檢實驗室的檢測能力既關乎國計又影響民生。
質檢總局直屬國家級科研院所在一些領域已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比如中國計量院、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的一些實驗室等。根據目前的食品安全形勢,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實驗室正努力科研攻關,開發更多的快速檢測方法和便攜檢測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