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7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開出了中國反壟斷史上最大的一筆罰單,合生元、美贊臣等6家乳粉生產企業因違反《反壟斷法》限制競爭行為,共被罰款6.6873億元。這筆罰單,將這6家企業以“愛”“呵護”名義打造的面具一把扯了下去,讓兩個千方百計遮掩的字露出原形,那就是:奸商。乳品行業自三聚氰胺事件以來又一次受到重創,信譽再跌谷底。乳品行業的兩次重創,表面上看都是企業違法違規所致,追其根源,還是因為對消費者失去了敬畏之心,漠視了消費者的利益。“前車覆,后車誡”,乳品行業的教訓,應引起直銷行業的高度警覺。將“消費者至上”這條保證企業基業常青的“金標準”落到實處,應該成為直銷企業共同的準則。
消費者是什么,有的人稱之為“上帝”,有的人呼之為“衣食父母”。不論冠之何名,消費者對企業的重要性,怎么形容都是不過分的。消費者至上,是已成共識的結論。遺憾的是,不少企業,看到的只是消費者對自己利潤增長的重要性,總是變著法子窮盡點子讓消費者慷慨解囊;對滿足消費者真正需要的重要性,則或視而不見,或有意忽略,完全忘記了市場交易最起碼的 “公平、誠信”等原則。這種畸形的“消費者至上”觀念,使得不少企業在產品推廣營銷時不惜重金;對產品的質量提升、售后維護等費用則去繁就簡,能省則省。有的干脆殺雞取卵,飲鴆止渴,直接以虛假宣傳、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等損害消費者利益的卑劣手段獲利。這樣的企業注定不會走太遠,近年來,包括三鹿在內的諸多巨無霸企業的倒掉,即為明證。
將消費者放到至高無上的位置,切實保護好消費者合法權益,是企業法定義務之一。當然,也是企業應履行的重要的社會責任之一。直銷企業猶應如此。與傳統企業營銷模式不同,直銷企業是由直銷員在固定場所之外直接向最終消費者推銷產品,這種一對一的特殊營銷模式,有讓消費者更充分了解產品的有利一面,也有使消費者更容易被欺騙誤導的不利一面,所以,直銷企業切實履行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責任,顯得格外重要。《直銷管理條例》開宗明義第一條就指出:“為規范直銷行為,加強對直銷活動的監管,防止欺詐,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制定本條例。”第五條規定,“直銷企業及其直銷員從事直銷活動,不得有欺騙、誤導等宣傳和推銷行為。”《條例》第四章詳細列舉了直銷活動應遵守的規定,其中30天內可無因退換貨的規定,更是遠遠超出其他營銷模式的相關規定,這些均體現了國家對直銷行業消費者的傾斜保護。
值得欣喜的是,不少直銷企業深刻領悟到了“消費者至上”的真正涵義,并在實踐中身體力行地予以落實。如玖琳凱公司獨創“0-2-2-2”售后服務體系,為消費者提供貼心咨詢和服務:“0”,即購買產品的當天晚上,美容顧問進行電話回訪,了解消費者使用感受;“2天”,即消費者使用產品兩天后,美容顧問將進一步詢問消費者使用感受及肌膚是否有改善,是否用正確的手法使用產品;“2周”,即消費者使用產品兩周后,美容顧問將進行面對面的拜訪,結合消費者最初的需求了解目前改善程度,進行現場服務;“2月”,即兩個月后,美容顧問再次親自拜訪消費者,做皮膚分析,如有需要及時調整配方。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自2011年起即啟用了ERP (企業資源規劃)系統,該系統可以快捷追溯產品去向,保證產品在物流配送過程中的質量和安全;公司構建了400客服熱線以及電子郵件、網上留言等高效、專業的溝通、服務平臺,為消費者提供顧問式的咨詢服務;制訂《產品質量投訴操作指引》制度,對顧客的投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快速的應對機制。如此等等。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消費者與企業的關系,其實正如“水”和“舟”的關系。牢固樹立“消費者至上”的觀念,將履行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社會責任切實落到實處,直銷企業必然會穩健發展,基業常青,而當所有直銷企業都切實做到了這一點,人們對直銷行業的美好前景,又怎能不浮想聯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