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國國民健康問題,確實到了非常危險的階段。因此,國家將“健康中國”納入國家戰略,從怎么促進人們健康出發來制定各項政策。在此背景下,健康產業肩負著重要的使命。
國家高度重視健康產業,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提出,2020年,健康服務業總規模超過8萬億元,到2030年達到16萬億元。這個規模靠誰來實現?我想直銷是一個不可忽視的主力軍。很多直銷企業加大研發力度,提供優質的產品為用戶帶來了健康。這個行業能發展到今天,大家要非常珍惜。但另一方面,直銷行業也存在一些問題。直銷到底有沒有風險?這兩年可能風平浪靜,但我們要居安思危。
我在參加一些直銷企業的活動時,發現人們關注得更多的是怎么通過直銷快速致富。這本身沒有什么問題,但是現實的情況是,也有人說直銷讓他們血本無歸。到底有沒有這樣的情況?肯定也是有的。我們要認識到,直銷的本質是商品零售,否則就會走歪掉。
如果走歪了,這樣繼續下去就非常危險:企業無法獲得直銷牌照,行業發展艱難。2015年23家企業獲牌,2016年可能就只有幾家了。自直銷立法后,沒有哪一年的牌照審批是有規律可循的,因為領導們拿不準、不愿批、不敢批。歸根結底,是因為企業自身有些問題不能讓領導放心。
這些年來,整個直銷行業雖然為社會做出了很多貢獻,投身慈善事業,履行社會責任,做得非常好。但是“一顆老鼠屎就壞了一鍋湯”,加之法律的局限,以及傳銷組織的存在,令很多社會民眾也看不清楚,搞不明白。
自身問題重重,讓高層避之不及。我一朋友曾跟兩名頂尖的學者說,要重視直銷行業,對經濟發展是有好處的。但他們回應說:“你不要跟我說這個,提這兩個字我都不愛聽。”以前參與立法的專家現在也回避。這就要求我們自身要自律,避免行業性的風險,確實按照兩個《條例》的精神實施,不要走偏了。
我認為,降低風險的方法,要從提高整個行業從業者的素質著手。首先要發揮行業機構的作用,在沒有直銷協會之前,直銷企業可以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共同探討行業規范和標準并遵守貫徹。
其次,要發揮行業第三方的作用,就是行業協會的作用。目前國內部分地方成立了行業協會,如廣東、湖南,聽說山東也在籌備。在國家直銷協會還沒有成立之前,各個省級協會做起來是非常好的。同時,國內行業媒體機構對直銷行業的研究也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國內直銷行業發展這么好,卻沒有行業協會,主要在于三方面原因:一是直銷企業數量。國家民政部規定,全國性行業協會的成立必須具備發起單位30家以上的條件,且擬成立的行業協會應有行業代表性。由于客觀歷史原因,直銷企業很長時間都未能突破這個數量,直到2012年才增至32家,目前官方公布為80余家。二是商務部批準有難度。早在2014年,直銷行業已經達到成立中國直銷協會的基本標準,大家非常支持,民政部也基本通過了,但還需要商務部批準,這并不容易。三是國務院批準有難度。自2013年底起,國務院開始對民間組織進行管理改革,至今仍然處于清理整頓階段。
今后只能看商務部如何下定決心來組建中國直銷協會,但就目前而言,直銷行業內的各方機構應積極發揮作用,加強合作。特別是直銷企業,應居安思危,注重產品銷售,注重直銷對社會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