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起,旨在遏制傳銷反彈的合肥“聯動固網1號行動”在全市統一開展。 12日晚上,18名傳銷“老總”在合肥一家咖啡館集會,剛一露頭,便被事先布控的執法人員“一鍋端”。
篩“沙子”,深度擠壓生存空間
“以前一到天黑,每戶忙不急地緊鎖門窗,平日也不敢放孩子單獨出來玩,一點安全感都沒有?扇缃瘢认x般在小區里扎堆的傳銷人員不見了,小區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祥和! ”談起去年以來發生的巨大轉變,住在合肥市荷葉地街道綠怡居小區的退休老人柳傳菊頗感欣慰。
綠怡居社區是合肥市政務區人口最多、范圍最大的社區,下屬的綠怡居小區又是政務區內最大的一個回遷小區,回遷住宅樓共有72棟。“這里90%以上的出租房業主是回遷居民,出租房收入是這些家庭的重要收入來源,所以打傳初期阻力較大,爭取群眾支持是我們的重要工作。 ”綠怡居社區書記李澤貴介紹。
去年4月18日,街道下發《致荷葉地街道全體工作人員的一封信》,要求街道黨員干部和單位職工帶頭自清傳銷租戶,同時通過座談會動員老村干、老黨員率先領頭。老黨員、老村支書吳增華成為小區帶頭清退戶主之一,并勸說弟弟和女兒清退了各自的傳銷租戶。
街道組建了老黨員打傳義務宣傳隊,讓老黨員、老干部發揮群眾信服的優勢,在社區居民中起到“穿針引線”的溝通作用,提升打傳宣傳效果。老黨員們還被派到街道包聯網格中,與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巡樓摸清出租戶相關信息。
悄無聲息地摸排結束后,大規模打擊行動“一浪接一浪”在全市展開。 “去年街道共開展大小規模集中清理行動117次。 ”荷葉地街道副主任張勇告訴記者,清理行動中遇到與出租戶發生矛盾的情況,吳增華等老黨員會積極上前配合協調。 “我們這些宣傳隊員起到‘隔火墻’的作用。 ”吳增華說,剛開始有些房租受損的居民不理解,我們不停地宣傳教育,如今他們也明白了,好的居住環境大家要共同維護。 ”
傳銷分布全市多地,如何才能不 “按了葫蘆起了瓢”?去年,合肥市在打擊傳銷的工作機制和工作方法上進行創新,一改各縣區的“單兵作戰”,在全市范圍內采取聯動,如同篩“沙子”般,全年持續不斷集中開展“篩網”“收網”“固網”7次系列行動,斬向分布在全市各個縣區的傳銷窩點。“全市形成嚴厲打擊傳銷的高壓態勢,傳銷人員‘生存空間’被有效擠壓,從而讓傳銷人員不敢、不想也不愿留在合肥。”合肥市工商局副局長、市打傳辦辦公室主任鐘正雨說。
建“堤壩”,全面筑牢人民防線
清晨6點,天剛蒙蒙亮,合肥市廬陽區大楊鎮專業打傳隊隊長齊睿就已經帶領隊員開始巡樓,他帶領的這支專業打傳隊有110名隊員組成,負責大楊鎮9個傳銷較為嚴重的重點小區的巡查。
“去年,我們打傳隊的工作重心主要是‘打擊’,一個小區一個小區、一個樓棟一個樓棟的突擊清理掃蕩,如今傳銷人員幾乎匿跡,F如今,我們的重點工作是‘固守’,嚴禁清理出去的傳銷人員折返回來。 ”齊睿向記者解釋。每天,齊睿與隊員都要一層層爬樓去檢查,確保沒有一戶出現“返潮”。聰明的隊員們已經掌握了一個“小技巧”,在門拐角的隱蔽處貼個小紙條,一旦紙條破損就開門檢查。
大楊鎮位于城鄉接合地帶,是合肥市14個重點涉傳街鎮之一。高峰期時,這里傳銷窩點達3000戶,涉傳人員近2萬人,傳銷問題成了該鎮社會管理的頑疾。如今該鎮已從“傳銷重災區”變成全市“打傳先進區”,連續數月傳銷報警量為零。 “‘守’比‘打’更重要,堵住了回流之路,才可能防止‘驅而不散’。 ”鐘正雨告訴記者。
齊睿和他的隊員只是合肥市專業打傳隊中的一支。去年以來,合肥市采用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從保安公司聘用了1200名專業打傳隊伍,實行半軍事化管理,統一著裝,統一裝備,統一培訓上崗。如今,這些打傳隊員的身影活躍在全市各涉傳生活小區。
如今,合肥市已逐步建立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打擊傳銷監管體系。 “打傳的基礎在基層,能否打通整治傳銷行政執行的 ‘最后一公里’,筑牢基層防線,是打贏這場戰役的關鍵。 ”鐘正雨說。近年來,合肥市高度重視打擊傳銷工作,提出2016年底實現“無傳銷城市”目標,成立了以市長任組長的集中打擊傳銷行動領導小組,并制定了 《合肥市打擊傳銷工作考核辦法》,設立了獎懲制度,進一步明確了轄區管理責任和黨政一把手的第一責任。
控“源頭”,出租房屋有案可查
“我們小區有多少空置房,每套空置房是否出租,出租給誰,都有‘明白賬’。 ”合肥市包河區濱湖世紀社區觀湖苑小區的網格主任萬飛告訴記者。他手下的網格員每天密切注意轄區出租房動態,一旦有新房客入住,會在門前貼上“溫馨告之”條,通知業主去備案。
早在2013年,濱湖世紀社區就在合肥市率先成立了出租房與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中心,將轄區內16個住宅小區劃分為8個網格,網格員負責本轄區的信息摸排,并對拒絕備案的出租房實施停水停電。 “如今,出租房備案已達15655套,備案率達到85%以上。 ”濱湖出租房與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中心副主任許常青介紹。
許常青同時也是濱湖世紀社區的打傳隊隊長。去年,在全市各縣區轟轟烈烈開展打傳行動時,濱湖世紀社區卻“一派平靜”。因為,早在2015年底前,濱湖的打傳工作已經取得大捷,傳銷人員被趕出了這一曾經的傳銷重災區。 2016年,他們“固守”住“陣地”,沒有給從其他縣區被趕出來的傳銷人員留下“可乘之機”。 “把控住出租房和流動人口這一‘源頭’,是我們截住傳銷人員的制勝‘法寶’。 ”許常青總結。
“打傳工作推動了社區治理。”鐘正雨表示。以荷葉地街道為例,一直以來困擾居民生活的物業企業管理得到了根本改善。去年,綠怡居、國際花都小區的物業公司順利進駐,如今涉傳小區落實門禁措施達到100%。位居城區傳銷重點小區之首的綠怡居小區,在去年通過水電氣部門、公安戶籍及其他信息平臺更新了戶主信息,業主聯系方式由最初的30%提升到98%,曾確定為傳銷窩點的出租房如今登記數占比達80%以上。 “未來,街道將購買服務,依托世聯行社區管家對租賃、買房人員進行實名認證、登記備案等管理,把好房屋出租這一重要關口。 ”張勇說。
“流動人口和出租房是傳銷活動的‘生存鏈’,是打擊傳銷的關鍵環節,也是實現社會治理精細化的突破口。”鐘正雨說。打傳依舊“在路上”,2017年“固守”任務仍舊艱巨,為有效防止傳銷反彈,繼去年12月出臺《鞏固打擊傳銷成果工作導則》指導完善預防和鞏固打擊傳銷成果之后,今年1月1日開始,合肥市對將房屋出租給傳銷人員的業主,依照《禁止傳銷條例》沒收租金并處5萬至20萬元的罰款。
·延伸閱讀·
遠離網絡傳銷騙局
“下載手機APP,坐在家里賺大錢”“加關注,3個月輕松賺100萬”……當你被這樣的標題吸引,甚至參與其中時,有可能已經陷入了網絡傳銷陷阱。
一些打著 “微商”“電商”“多層分銷”等旗號的網絡傳銷,往往更具迷惑性,對年輕人群體也更具有吸引力。以國家工商總局去年底曝光的 “云在指尖”網絡傳銷案件為例,微信公眾號“云在指尖”,開發了一個在線購物、支付、返傭功能的微信商城,參與人員購買一定金額的商品后成為會員,再繼續發展其他會員購物可獲得傭金。該案涉案金額達6.2億元,280萬會員遍及34個省級行政區域。
工商部門將當前網絡傳銷歸納為5種表現形式:“電子商務”式,以“網購”“直購”等形式吸引網民參與傳銷;“免費獲利”式,宣稱“消費不花錢,免費買商品”“消費=存錢=免費”等;“網上創業”式,以“在家創業”“網絡創業”為誘餌發展會員;“網絡博弈”式,以玩網絡游戲、網上博彩為名,以直銷獎、銷售獎為誘餌發展下線;“愛心互助”式,宣傳有“特別功效”的生物保健品,宣稱入會后就能便宜或返利。
無論傳銷者如何制造噱頭、花樣翻新,在一些“基本套路”上都具有共性。比如收取入門費,需要認購商品或交納費用取得加入資格;拉人頭,需要發展他人成為自己的下線;團隊計酬,以直接或間接發展人員的數量或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報酬或獎金。遠離傳銷有一個萬變不離其宗的規則:不被暴利誘惑,沒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