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國消費者報社、中國消費網主辦的3•15直銷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與保護消費者權益高層座談會在京召開,來自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務部等相關業務部門領導、中國消費者協會、中國消費者報社領導,以及天津、上海、山東、廣東和重慶等省市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相關業務負責人出席本次座談會。43家直銷企業的80余位代表參加了本次座談會。
從法律意義上講,消費者應該是為個人的目的購買或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的社會成員。消費者與生產者及銷售者不同,他們必須是產品和服務的最終使用者而不是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權益是指消費者在有償獲得商品或接受服務時,以及在以后的一定時期內依法享有的權益。所以,這次3•15直銷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與保護消費者權益高層座談會的主題和往年沒有本質不同,依然是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國家工商總局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副局長黃建華在講話中指出,在新消費時代,直銷企業既要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更要履行好社會責任,做好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我們認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是直銷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基。換句話說,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能不能得到真正保護,直接關系到直銷企業能不能真正得以發展。這是一條鐵律,在這條鐵律面前,哪家直銷企業做得好,哪家直銷企業就發展得快,反之亦然。
為什么說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是直銷企業發展根基?大家都知道,消費經濟是信心經濟,消費市場也是一個信心的市場,只有重視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才能有效提振消費信心,才有直銷企業的健康發展。為什么的直銷企業的產品在市場是旺銷?這是因為這些直銷企業十分注重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因而消費者對他們的產品很有信心。概括起來,這些直銷企業在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上做到“五個性”:一是產品服務的安全性,二是產品信息的可靠性,三是開展消費引導的主動性,四是消費者人格尊重的平等性,五是客戶服務和投訴問題解決的科學性。這“五個性”能不能做到位,就能很好地檢驗直銷企業是不是真正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做到位了,消費者的信心才能建立,直銷企業的發展才能被消費者支持;相反,消費者的信心難以建立,更談不上直銷企業的快速發展了。
據此,我們認為直銷企業應該成為強化消費維權的主體,而不能讓消費者被動維權。就直銷行業而言,消費維權面臨雙重挑戰:一方面,冒充直銷企業的量大面廣的假冒偽劣、不合格商品、消費欺詐等問題仍較突出;另一方面,新興消費市場的維權問題已波及到了直銷行業,對直銷行業消費維權工作帶來許多新的難題。面對挑戰直銷企業怎么辦?我們認為,直銷企業應該站在消費者維權的第一線,配合工商和消協部門一起調查和處理有損直銷行業信譽的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事件。據我們了解,過去三生、安利、天獅等直銷企業就是這樣做的,深受消費者的好評。其他直銷企業應該以他們為榜樣,順應消費規模擴大、消費結構升級和消費模式變化的新趨勢,把改善消費環境、維護消費者權益作為重要著力點,急消費者之所急,想消費者之所想,讓自己真正成為強化消費維權的主體。
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直銷企業應以綠色為導向,為消費者營造安全健康消費環境。我們要認清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勢,進一步改善消費供給、優化消費結構、擴大消費需求、提升消費質量,推動消費維權工作向縱深推進。為此,直銷企業要加強綠色消費宣傳,倡導文明、節約、綠色、低碳消費理念,鼓勵消費者優先購買節能環保型低耗能產品,抵制和反對各種形式的奢侈浪費、不合理消費,推動形成科學、文明、健康、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消費模式。同時,直銷企業要配合國家有關部門加強對綠色產品的監管,做到不濫用綠色產品標識和銷售假冒偽劣綠色產品,及時處理解決綠色消費產品投訴舉報,維護綠色產品市場秩序,確保消費者買得放心、用得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