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近日,中國之聲連續報道了“善心匯”涉嫌以“精準扶貧和慈善”之名行傳銷之實一事,其運作模式被專家認為是龐氏騙局和傳銷的結合體。報道播出后,善心匯一位負責人堅稱,他們的模式是“新經濟模式”,并聲稱一家名叫“廣東前海金融科技研究院”的機構正在對他們進行調研,即將出臺的調研報告將會歸還他們清白。
然而,經記者調查發現,“廣東前海金融科技研究院”本質是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善心匯的創始人正是這家研究院的副院長。自己研究自己,能發布客觀的報告嗎?相關監管部門又如何回應?
投資3000,半個月就能拿回3900,可以層層發展下線再獲得2-6%不等的返點,這種在善心匯成員里的“靜態、動態”兩種發展模式,被冠以“扶貧互助、精準扶貧”之名。
對此,中國反傳銷協會會長李旭介紹,其實質就是龐氏騙局和傳銷的結合體。“拆東墻補西墻,沒有創造任何價值,收益來源是來自于后來的人交的入門費,靠資金鏈來維系,一旦這個資金鏈斷裂,入不敷出時,可能導致這個模式崩盤。”
李旭強調,無論善心匯是否注冊,是社會團體還是公司法人,按照我國《禁止傳銷條例》規定,只要具備入門費、發展下線、層層返利三個特征,就算傳銷。“只要具備三個特征,第一,交入門費取得入門資格;第二,通過發展下線,形成這種上下線層級關系;第三,通過直接或者間接發展下線,交入門費然后返利。”
對此,善心匯負責電商銷售與媒體對接的副總曹洪福向記者表示,對于善心匯模式的質疑,都可以通過廣東省前海金融科技研究院的報告進行解答。“關于這個模式我們已經在廣東省前海金融科技研究院做課題、研究,預計6月份會進行解題,所有的模式的運行,專家組對社會會有一個明確的解答。”
交納入門費、層層返利,涉嫌傳銷,善心匯的運作模式本質和金融互助盤差別不大,面對這樣的質疑,曹洪福說,他本人不了解什么是互助盤,他們定義自己的運作模式為“自組織普惠經濟發展模式”,研究院正在對此做深度研究。“我們現在這種模式專家組可以稱之為自組織普惠經濟系統,這種系統模型在運行的過程中也在去研究具體的一些操作,在深度的研究。”
為什么善心匯的模式,高層自己說不清,要由這個研究院和所謂的“專家組”來解釋?對于它涉嫌傳銷,專家們是怎么研究的?這些專家又來自哪里?對于記者的質疑,曹洪福自己也無法說明白,只是說是社會上的專家。“社會上各個層面的專家,具體研究院怎么運行我沒有參與。專家組會有解答,你們也會深入的(了解)。”
隨后記者嘗試聯系這家“廣東前海金融科技研究院”,發現其網頁上的介紹、業務架構等信息已經無法打開,聯系電話已關機。經過搜索,記者發現善心匯的創始人張天明去年剛被聘為該研究院副院長。
查閱公開報道可以發現,善心匯與前海金融科技研究院有過多次互動,研究院的名譽院長號稱北大、清華EMBA客座教授的強宏曾在研究會上表示,對于善心匯的研究,具有普遍的社會指導意義。
記者向清華大學相關部門查證發現,無論是在職還是客座教授,都沒有叫“強宏”的人。
截止記者發稿,善心匯的母公司――深圳善心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已經被深圳市相關部門列入企業異常經營名錄,相關的調查工作正在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