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1日從公安部獲悉,近日,按照公安部統一部署,全國各地公安機關依法對廣東深圳市善心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張天明等人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等犯罪問題進行查處,張天明等多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現初步查明,張天明等人涉嫌以“扶貧濟困、均富共生”等為幌子,策劃、操縱并發展人員參加傳銷活動,騙取巨額財物。
公安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傳銷犯罪案件持續高發,不法分子不斷變換犯罪手法,利用“金融互助”“愛心慈善”“虛擬貨幣”“電子商務”“微信營銷”等各種名目,策劃、組織傳銷活動,嚴重侵害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嚴重擾亂經濟社會秩序。
扶貧還能賺錢?天上不可能掉餡餅!
“善心匯”是一個打著“扶貧濟困、均富共生”旗號,利用人性的善與貪,讓人深信在行善的同時也會收獲高額利潤的組織。
“善心匯”以愛國、扶貧濟困的名義發布虛假宣傳,包裝一個看起來權威又高大上的形象,其實都是沒影的事。
從下線拿錢,給上線交錢,偽裝出金字塔式“共同富裕”的假象,實則涉嫌傳銷。用高額收益吸引人,用甜頭誘惑纏住人,再想辦法拖延崩盤時間,實則涉嫌非法集資。
所謂的慈善基金活動、組織調研、深入農村第一線扶貧等一件件極為普通規模特小的事,“善心匯”也包裝得十分高大上,鑼鼓喧天,紅旗招展,報道軟文鋪上網,其最終目的都是在為自身做宣傳,吸引更多人加入。
多地公安和防范、處置非法集資部門已經發出預警。
利用下一個人的資金補足上一個人的收益,這樣的鏈條不可能維持下去。
但這些行為,除了欺騙缺乏投資經驗的普通用戶之外,并沒有得到太多人的認可。
今年6月,湘鄉市公安局稱接到群眾反映,該市出現以“善心匯”為名和高額回報為誘餌,并通過微信拉會員的方式收取投資費用,給部分群眾財產帶來了較大損失。并表示,目前湘潭市工商部門打擊傳銷辦公室正在對“善心匯”以涉嫌傳銷進行調查。
而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今年6月1日,善心匯董事長張天明就已經被永州公安局以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案,作為深圳市善心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法人,涉嫌領導傳銷活動罪列入在逃名單。
明知是騙局,仍心存僥幸
“其實,入局的很多人都知道,這就是一個騙局,但面對720%年化收益,沒有誰會不心動,更何況,他們都堅信自己不會成為最后的接盤者。”一名曾經入局善心匯的投友如是說道。
這位投友還說,其實很多參與者都意識到善心匯有問題,只是大家都不愿意相信自己是最后一個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