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萬里行11月25日訊】近年來,移動互聯網的迅速普及、快速發展,尤其是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興起后,信息生產和傳播效率急劇提升,同時網絡謠言大量涌現。臨近年關,不少國內外知名大品牌都披露了一年來關于謠言侵犯名譽權訴訟的最新進展,靠訴訟結果以正視聽,贏回品牌名譽。
化妝品企業主動訴訟贏回商譽
近日,玫琳凱(中國)化妝品有限公司就對外披露,已將發布謠言文章,誹謗“玫琳凱產品含激素以及高劑量抗生素”的新浪微博賬號“子熙面膜”告上法庭,并贏得訴訟。非法造謠傳謠者不僅要承擔法律責任,還必須向社會及公眾發布道歉聲明,消除不實信息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并賠償玫琳凱公司相關損失和費用。目前,謠言文章已被刪除,但賬號運營者仍未遵從法庭判決發出公開道歉聲明及完成相關賠償。
實際上,除了像玫琳凱案例中的個例謠言外,困擾化妝品行業許久的,還有許多市井謠言,如《七成五面膜含有防腐劑,長期使用導致乳癌》、《留心牙膏四色標識》等等,而流傳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就是多次被證偽的《禁用化妝品名單》,這兩年,國家質檢總局官網、媒體多次澄清卻屢禁不止,依舊在朋友圈中流傳甚廣。
該文中冠以“國家質檢總局”的幌子,稱包括美寶蓮、歐萊雅、玫琳凱在內100多個國內外知名化妝品牌的系列產品,因“含激素、鉛汞招標、致癌”被“禁用”。事實上,這份“禁用名單”,早在2004年就曾在互聯網出現,十多年間不斷被換上“新馬甲”,以“3·15禁用名單”、“有毒化妝品名單”等標題吸引眼球。
營銷公司操縱網絡謠言傳播
梳理涉嫌傳謠的多家微信號發現,微信推廣已呈公司化、鏈條化趨勢。許多微信公眾號已成其背后公司的主要業務,絕大多數涉事公眾號背后均有母公司的身影,且同一家公司旗下擁有幾十甚至上百個公眾號來推動謠言傳播。
娃哈哈起訴的廣州魔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旗下擁有“微獅嶺”、“花都抵野”等微信公眾號,粉絲數超10萬。而肯德基起訴的10家微信公眾號,分屬3家公司,為深圳市贏陳安之成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太原零點科技有限公司和山西微路況科技有限公司。僅深圳“贏陳安之成功”旗下就有6個公眾號轉載了肯德基怪雞謠言。山西微路況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也有近10個公眾號,諸如“微路況”、“冷幽默笑話”、“微路況交通眼”、“人生感悟勵志語錄”等。就連這家公司手機號碼的提示信息也是“太原最大的微營銷聯盟”。
步入2016年,為了打擊網絡謠言,包括化妝品公司在內的不少國內外知名企業開始拿起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隨著眾多微信公眾號被密集起訴,更多微信聯盟、微信營銷圈浮出水面。
“這些經營模式就是傳幫帶,當一家營銷公司在省內發展出近十個有影響力的微信公眾號后,還會發展近十個公眾號定位全國其他城市,在當地發展代理商、運營商加盟。”一位熟悉微商圈營銷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這類微信公眾號一般都被各類營銷公司、公關公司作為“水軍”的勢力養著,粉絲多的可以“直接接單子發稿子,然后再刷刷流量”,就會有不少人買單,尤其是一些想要發黑稿、操作輿論打擊對手的公關公司,都很喜歡這類在區域內有一定傳播影響力、又不是那么權威的地方性生活類自媒體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