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萬里行11月29日訊】11月24日,中藥編碼國家標準驗收會通過了康美藥業承擔參與的444個中藥飲片、146個中藥材和2000多個品規的認證,驗證通過的中藥飲片品種基本全部覆蓋中醫臨床常用藥,標志著康美藥業成為全國首家通過中藥編碼國家標準驗證的企業,這也是康美藥業繼11月18日牽頭啟動國家發改委新興產業重大工程包“三七等20種中藥飲片標準化項目”之后又一個國家中醫藥標準化的正式實施。
此次認證的順利完成標志著康美藥業參與的《中藥方劑編碼規則及編碼》、《中藥編碼規則及編碼》和《中藥在供應鏈管理中的編碼與標識》3項中醫藥國家標準的落地實施。長期以來,中醫藥行業存在“同方異名”“異方同名”“同物異名”“異物同名”等現象,此次3項國家編碼標準的發布實施,將有助于推動全國實現中藥方劑、中藥名稱、品種及其規格“一名、一方、一物、一碼”,對打擊中藥材、中藥飲片以假充真、以劣充優現象,凈化中藥材市場具有積極意義。康美藥業作為中醫藥龍頭企業,充分利用“互聯網+大健康”全產業鏈資源優勢,參與了多個中醫藥標準化制定,為中醫藥標準化創新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在康美藥業中藥基地二期驗收會現場,由深圳市衛計委中醫藥標準化辦公室主任、中醫藥企業標準聯盟主席廖利平,市人民醫院主任原文鵬,藥品檢驗研究院主任王淑紅等組成的專家組分為資質小組、質量小組、信息小組分別開展了現場認證與標識工作,專家組對康美藥業中藥編碼認證與標識的準備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與充分肯定。
專家組指出,康美藥業牽頭承擔的中藥編碼為構建中藥質量溯源體系,打造貿易公平、公正、透明的平臺,提供基礎數據庫、中藥處方與中藥飲片編碼相對接,加快中醫藥標準化、規范化、數字化、信息化的進程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推動了中藥產業的轉型升級,提高了藥品生產企業的公信力、權威性、影響力,促進了中醫醫療服務和中藥產業適應“互聯網+”及物聯網發展需求。
康美藥業質量總監姜濤表示,中藥編碼的有效落地實施,將為中醫藥和各國傳統醫藥提供數字化編碼依據和技術標準,推動中藥邁向數字化、標準化、信息化,這與康美藥業全面打造“互聯網+大健康”全產業鏈的發展方向是高度一致的。康美藥業高度重視這項工作,在中藥質量溯源體系和藥品規范化生產上也將繼續付出努力,切實推動中醫藥國家標準工作落地實施,持續助力中醫藥標準化工作的發展。
據悉,2015年10月29日,國家標準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京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中藥方劑編碼規則及編碼》、《中藥編碼規則及編碼》和《中藥在供應鏈管理中的編碼與標識》3項中醫藥國家標準。該系列標準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提出并歸口,深圳市衛生計生委牽頭,深圳市中醫院、深圳市標準技術研究院、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羅湖區中醫院聯合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州中醫藥大學、江西中醫藥大學、中國食品藥品檢定制品研究院、中國物品編碼中心、中國中藥協會、中國中藥公司、中華中醫藥學會等單位40多個單位70多名專家共同承擔。
這3項標準于2015年12月1日起實施,標志著全國實施統一的中藥、中藥方劑、中藥供應鏈編碼體系。其中,《中藥方劑編碼規則及編碼》規定了中藥方劑的分類與代碼結構,并對1089首中藥方劑進行了分類編碼,該套編碼實施后,中藥方劑的臨床用藥、科研教學、統計和監督管理,以及中藥方劑、中藥處方、電子處方、電子病歷、中醫病歷等工作的信息處理、信息交換與互聯互通,都將有統一、穩定的數字代碼;《中藥編碼規則及編碼》適用于中藥材、草藥、中藥飲片、中藥配方顆粒、中藥超微飲片、中藥超微配方顆粒的分類編碼,這使中藥配方顆粒、中藥超微飲片、中藥超微配方顆粒等中藥新時代產物與傳統中藥品種有了基于同一規則的編碼;《中藥在供應鏈管理中的編碼與表示》規定了中藥產品貿易項目、產地、單位、等級、生產日期、批次號、數量等產品標識內容信息的編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