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萬里行12月5日訊】2013年,一張驢皮的售價為600元左右,僅三年時間,同樣的一張驢皮就暴漲到2000元左右。或許正是這種來自供給趨緊的壓力,讓身處漲價“旋渦”中心的東阿阿膠再闖入輿論的視野。
日前,外媒披露中國企業到全球購買驢皮之事引發輿論關注。中國畜牧業協會驢業分會會長、東阿阿膠總裁秦玉峰12月29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傳統中醫藥如今全球走紅,阿膠全球熱銷,中國國內可供制膠的原材料遠遠不能滿足需求,中國阿膠企業跨出國門到海外購買驢皮,這很正常。
其實,一到冬季銷售旺季就提價的東阿阿膠并沒有出乎市場所料。日前,東阿阿膠發布公告稱,根據公司布局阿膠全產業鏈的戰略目標,結合市場供需情況,經研究決定,自公告之日起,公司重點產品東阿阿膠、復方阿膠漿和桃花姬阿膠糕出廠價分別上調14%、28%、25%,零售價亦做相應調整。
東阿阿膠表示,把毛驢當藥材養是從源頭構建產業生態系統的內在需求,這有助于反哺上游原料產業的發展,促進阿膠全產業鏈的持續健康發展。
“漲價王”再提價“這一款膠是東阿阿膠廠家生產的,一斤2365元,您再不買,明年還會漲。”北京北三環東路某大藥房一位工作人員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
據記者了解,這是自2015年11月17日之后的又一次漲價,據之前漲價也僅僅過去一年的時間。據悉,目前紅標阿膠和金標阿膠的零售價分別為每斤2080元、2770元,調價后金標阿膠的零售價將突破3000元大關,創歷史新高。
記者在走訪多家藥房時了解到,目前阿膠市場品牌除了東阿阿膠外,還包括福牌、九芝堂、同仁堂等品牌,除了東阿阿膠價格相對較高外,其他產品均在1800元每斤左右。
“東阿阿膠產品的漲價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中研普華研究院研究員王駿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東阿阿膠近十年共計漲價16次,隨著東阿阿膠價格的不斷上漲,市場上的低端產品已占據其市場份額,東阿阿膠想要降價也很難,因此只有不斷地往高端化路線走下去。
相關數據顯示,近10年間,其終端零售價已從50元/斤漲至目前的超過2000元/斤,加上本次上調的14%,累計漲幅超40倍。
而在最近五年時間里,東阿阿膠終端零售價的漲幅更加兇猛,2011年膠塊價格一次性提價60%,2012年累計提價50%,2013年兩次提價30%以上,2014年提價70%,2015年再度提價25%。
對于提價的原因,東阿阿膠負責人曾表示,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的價格是由市場對于產品價值的認可所決定的,同時也受到市場需求與供給情況的影響。
提價助推業績穩增長
有業內觀察者認為,東阿阿膠其實是采用了產品提價的模式主導價值回歸。有文章指出,東阿阿膠調價兇猛的同時,東阿阿膠業績也一路攀升,銷售收入從2005年的9.4億元變成了2015年的54.5億元,增長了近5倍。
根據交銀國際統計,提價“上癮”的東阿阿膠從2010年至2015年將阿膠片的出廠價格提高了約6倍,從公司以往的業務表現來看,只有提價才可帶來收入和利潤顯著增長。
記者統計顯示,在去年11月中下旬,東阿阿膠對重點產品東阿阿膠、復方阿膠漿、桃花姬的出廠價和零售價全線上調15%,成為公司收入增速的主要驅動因素。2015年全年公司收入同比增長35.94%,其中15Q4的收入同比增速為18.50%。而東阿阿膠2016年上半年財報顯示,東阿阿膠營業收入約26.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約5%,凈利潤約8.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36%。
優品金融研究所宏觀戰略研究員王鍵昆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東阿阿膠大幅提高出廠價格,會對業績起到促進作用。
原材料稀缺是主因
尤為一提的是,東阿阿膠銷售旺季“雷打不動”的提價策略,業內對此褒貶不一。東阿阿膠總裁秦玉峰也多次重點強調是因為原材料驢皮上漲所導致的產品價格提升。
據東阿阿膠公布的數據,2013年每張驢皮的價格為600元左右,今年已經漲到2000元左右。
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驢皮采購成本上漲相信只是借口,從之前的季報可以看到,東阿阿膠公司的毛利率接近60%,驢皮上漲對它的經營成本影響并不高。
不過,我國驢皮逐年下降也是事實,來自《中國畜牧業統計年鑒》顯示,最近20年間,中國的毛驢存欄量逐年下滑,驢皮市場價格一路上漲。15年前,每張驢皮價格20多元,2013年每張驢皮已飆升至600元左右,今年已經漲到2000元每張以上。
早在20年前,東阿阿膠在招股說明書中就有提到,阿膠的原料驢皮由于產量較少,成本相對較高。毛驢飼養量逐年減少,加之毛驢繁殖率低以及制革行業將驢皮當原材料應用,因此原料驢皮價格逐年上漲,且有可能隨東阿阿膠的生產規模擴大,造成貨源偏緊而制約生產發展。
通過上述資料可以發現,目前我國毛驢存欄量以每年3%趨勢下降,驢皮每年的供應量不斷減少,這或許是直接導致東阿阿膠價格上漲的原因。
“阿膠本身成本并不十分高昂,阿膠漲價除了驢皮短缺外,也與生產廠家相對集中有很大的關系。”優品金融研究所宏觀戰略研究員王鍵昆認為,東阿縣和東阿鎮的兩家阿膠廠分布形成了單一產品的寡頭化市場,這種市場使得阿膠的利潤率遠遠高于其他消費品定價。
那么,對于阿膠頻繁提價是否合理?王駿認為,盡管東阿每次漲價都是說因為原材料上漲而加價,但每次在業內的其他企業并沒有隨著立即上漲,就目前來看,東阿阿膠的產品價格是同類產品價位近兩倍,這種比例的漲幅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更有分析文章指出,花了白粉的錢,買到的阿膠可能還沒有白菜的營養價值高的言論。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當前,我國的阿膠市場目前處于兩級分化的現狀,按照東阿阿膠的漲價趨勢來看,其產品目前是向高端市場深耕,而其他阿膠品牌正在消化中低端市場。
向高端領域聚攏這一觀點,秦玉峰也曾多次表示,東阿阿膠可以不斷創造高端滋補消費人群。
“價格的調整是市場競爭與政府調節共同促成,很難講是否合理,對于是否符合合理區間取決于消費者的承受能力,阿膠并非消費者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其價格的漲跌造成的社會影響較小。”王鍵昆認為,壟斷廠商的定價政策往往依據成本來確定利潤目標,定價過高將影響需求并減少利潤,因此正常的商業定價一般都不會過度地上調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