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企業的責任和使命。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將貧困治理工作提高到事關2020 年我國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高度。弘揚慈善文化,助力脫貧攻堅。9月15日,隆力奇走進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黃壩鄉呂塘村,開展“‘精準扶貧’隆力奇公益在行動”主題活動,為當地貧困戶帶來扶貧基金和物資,助力我國打贏脫貧攻堅戰,促進我國慈善事業的發展。
中國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的大國,貧困一直是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問題。我國的扶貧機制起源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采用區域瞄準機制,確定國家級貧困縣。2000年以來,我國貧困人口的分布出現了新的變化,貧困人口更加聚居在更小的地理范圍內,其分布從帶狀分布逐漸轉向為點狀分布。2002年,全國一共確定了148051 個貧困村,占全國行政村的21.4%,確定的貧困村分布在全國1861個縣中,占全國縣單位總數的 68.8%,覆蓋貧困人口占總貧困人口的83%。2015年,中央扶貧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健全精準扶貧工作機制。精準扶貧將成為未來中國農村扶貧的主要方式,也是農村貧困人口到2020 年擺脫貧困的根本保證。
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黃壩鄉呂塘村位于黃壩鄉東北部,是阜陽市局定點扶貧村,現有人口3505人,貧困戶146戶。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脫貧任務艱巨。擺脫“灌水式”或“輸血式”的傳統粗放的扶貧模式,發揮扶貧主體的作用,通過扶貧主體幫扶貧困者脫貧,繼而通過一系列的脫貧機制使貧困者具有自主脫貧的能力,從而最終從根本上擺脫貧困,實現精準脫貧。
第一,以產業為依托,促進就業幫扶。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幫助有就業能力的青年群體,實現積極就業,逐步自給自足。2015年,德國工業4.0首個試點項目落戶隆力奇之后,隆力奇積極嘗試在全國建立若干個以4.0為標準的智能化工廠。通過當地建廠、當地招工、當地培訓的方式,增加就業機會,促進就業幫扶。
第二,扶貧先扶智,大力開展智力扶貧。借助人才優勢開展智力幫扶,向結對村群眾教授實用技術,幫助結對村群眾更新生產生活觀念,提高生產技能和生活質量;幫助貧困學生能夠上學,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才能夠消除貧困的土壤。隆力奇圓夢基金幫助100位品學兼優的蘇大學子完成學業,已連續實施四年,我們在智力幫扶方面一直在不斷努力。
第三,物質幫扶與精神幫扶兩手抓。貧困人群中的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作為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一直存在,唯有將物質與精神關愛兼顧,才能真正安撫群體的心。為弘揚傳統文化,2014年到2015年,隆力奇不間斷地在全國各地開展“倡孝修德、孝行天下”等公益活動,為天下100萬老人免費洗腳;走進聾啞學校、災區、福利院獻愛心;啟動“愛在身邊,關愛空巢老人”公益活動,資助萬名老人,并以此號召社會年輕一代關愛、關心身邊的老人,均為物質幫扶與精神幫扶兩手抓的舉措。
精準扶貧、脫貧,離不開社會各界慈善善舉的支持。作為占到全國企業總數七成的民營企業更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慈善事業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隆力奇董事長徐之偉表示,播種慈善的花朵,撒下愛心的陽光,幫助社會上更多的困難人群,為社會的慈善事業獻出一份愛心,伸出援助之手,相信多一份關愛,多一份付出,他們的生活就多一份溫暖,多一份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