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是與政府、企業相并列的參與市場經濟運行的三大主體之一,市場經濟的活躍很大一部分取決于消費者。2018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8.09萬億元人民幣,中國消費規模居全球第二位,消費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最主要的拉動力之一。這些數據的背后是全球最龐大的消費群體——中國消費者;因此,保護消費者權益,不僅能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是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需要,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舉措。
依靠政府有關部門、消協及多家媒體多年來的不懈努力,現今消費者維權意識也越來越強,企業也越來越意識到保護消費者權益也是保護企業自己。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誕生記
近代工業革命后,全球自由貿易擴張,世界經濟互補性、一體性推動經濟不斷發展。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消費者為了在不利的經濟條件下維護自身權益,產生了保護消費者權利的理論和運動,并最終促使消費者權益在政策和法律上的規定和確認。
20世紀60年代,消費者權益正式提出。1962年3月15日,時任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在美國國會發表了《關于保護消費者利益的總統特別咨文》,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消費者的"四項權利",即:有權獲得安全保障;有權獲得正確資料;有權自由決定選擇;有權提出消費意見。肯尼迪提出這四項權利,以后逐漸為世界各國消費者組織所公認,并作為最基本的工作目標。
隨后尼克松總統進一步提出了消費者求償權利,并列為消費者的第五項基本權利。此后,這些權利逐漸被世界所公認,許多國家又根據其經濟文化水平,作了補充和發展,如增加了接受消費者教育的權利等。
1983年,由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比利時和荷蘭五個國家的消費者組織發起成立的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確定每年的3月15日為"國際消費者權益日"。選擇這一天作為"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也是為了擴大宣傳,促進國際范圍內保護消費者的活動。正如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主席帕金女士所說:"人民的交往,產品的交換,技術和通信的活動等等,就要求我們必須在全球范圍內考慮并行動。當這種斗爭每天繼續下去的時候,我們每年選擇一天,讓各方面都能聽到我們為消費者而發出的聲音,并且獲得為未來的任務而努力的精神動力。
1985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保護消費者準則》,提出了保護消費者若干項權益的一般原則,實質上就是提出了消費者權利;即:保護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不受危害;促進和保護消費者的經濟利益;使消費者得到充分信息;使消費者能夠按照個人愿望和需要做出選擇;消費者教育;提供有效的消費者賠償辦法;組織消費者團體或者組織的自由。此后,這些權利逐漸被世界所公認,許多國家又根據其經濟文化水平,作了補充和發展,如增加了接受消費者教育的權利等。
就這樣,從1983年以來,每年的3月15日,全球各地的消費者組織都要舉行大規模的活動,集中宣傳消費者的權利,顯示消費者的強大力量。其中包括發布新聞公報;向公眾介紹消費者組織的活動;告訴人們消費者組織將為保護消費者權益做哪些工作等。有的國家的消費者組織在這一天向公眾征集“消費者權益歌”,有的組織演講比賽或進行“一年最嚴重的損害消費者利益事件”的評定活動;獎勵為消費者運動做出貢獻的人;舉辦展覽;舉辦消費者教育講座。一些國家的消費者組織還開展對保護消費者權益有關法規的執行情況檢查等
愈發重要的國消費維權普及
隨著我國消費者保護運動的快速發展,黨和政府越來越重視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現如今,開展“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相關活動作為保護消費者權益的重要宣傳方式,已經成為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意義深遠的社會性活動。在以下幾個方面,“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相關宣傳活動發揮著愈發重要的作用:
首先,“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相關宣傳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全社會樹立消費者權益保護理念。宣傳活動帶動全社會學習維權知識,關注消費熱點,促進了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社會氛圍的營造。其次,“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相關宣傳活動的開展有利于維護公平誠信的社會經濟秩序。圍繞3.15消費權益日舉辦的相關活動如3.15晚會可以促進企業規范自身經營行為,誠信經營,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交易原則,將保護消費者權益視為經營活動的重中之重,從而也對社會經濟秩序產生重要的維護作用。再次,“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相關宣傳活動的開展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3.15消費者權益日呼吁關注和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而保護消費者權益不是消費者個人之事,當代社會的生產和消費的關系密不可分,結構合理、健康發展的消費無疑會促進生產的均衡發展。沒有消費,也就沒有市場。保護消費者權益成為貫徹消費政策的重要內容,因此有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最后,“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相關宣傳活動的開展促進消費者消費維權的解決,讓放心消費成為現實。相關宣傳活動開通各種維權渠道,幫助消費者增強維權觀念,避開消費陷阱和誤區,切實提升了人們的消費信心,也利于生活質量的提高。
多方合力,共同保護消費者權益
政府監管凈化市場,幫助“良幣”驅逐“劣幣”
政府的監管是消費者權益保障的堅實后盾,營造健康公平的供消環境,使消費者有信心追求更高品質的消費,促進企業不斷升級進步。
2018年 7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會議強調,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要順應居民消費新趨勢,從供需兩端發力,積極培育重點消費領域細分市場,營造安全放心消費環境,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引導形成合理消費預期,切實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對于企業來說,《意見》對企業提出了要不斷創新,滿足居民消費新需求與新趨勢的要求,也讓企業看到了政府營造有利于企業公平提供消費產品和服務市場環境的信心與決心。又如今年年初《電子商務法》正式出臺,在幫助消費者在網絡消費中保障自己權益的同時規范了市場,讓企業在這一新興領域中更加有的放矢。
市場監管部門堅守“安全底線”,切實維護消費者權益,也是為企業規范健康發展“引路”。2018年12月27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京召開全國市場監管工作會議。市場監管總局局長張茅在會上表示:“2018年消費維權水平不斷提升,上半年,共查處侵害消費者權益案件1.8萬件,案值8億元。今年以來,全國市場監管部門和消費者組織積極開展放心消費創建活動和消費投訴公示試點,開展70個城市消費者滿意度測評,啟動12315等投訴咨詢熱線和平臺整合工作,開展體驗式調查、商品比較試驗,推進公益性訴訟,消協組織作用進一步發揮。”同時市場監管部門著力防范市場風險,嚴守安全底線,讓消費者放心消費,也使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牢固樹立起了“底線思維”。
消協宣傳消費維權意識,督促企業誠信經營
1984年12月26日,中國消費者協會正式成立,標志我國在全社會范圍內有組織的消費者保護運動的開始。中國消費者協會從1997年起,通過每年確定一個主題的方式,開展“年主題”活動,即消費者協會在廣泛宣傳貫徹《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基礎上,每年突出一個方面的內容,加強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宣傳,加大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力度,使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工作不斷向縱深發展,多年來的主題變遷也能體現出消費者維權意識不斷提升,2019年主題定為“信用讓消費更放心。”,體現了消費者不僅要求消費結果——高質量的產品或服務,也越來越注意消費過程,關注知情權,監督權等,要明明白白消費。對于企業來說消協幫助消費者提高維權意識,使消費者能夠更好的形式自己的權利,督促企業誠信經營。
媒體行使輿論監督,幫助消費維權。
作為輿論監督平臺,各大媒體在每年315期間都會進行相關專題活動,如315專題宣傳欄、315宣傳月、315主題宣傳節目等,旨在充分發揮媒體輿論宣傳功能,幫助消費者維護自身權益,營造健康的消費市場環境。
1991年3月15日,中央電視臺經濟部推出"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消費者之友專題晚會"。第一屆“3·15晚會”雖然曝光力度還不夠大,形式也并不完善,但在中國經濟蓄勢待發的時期,在中國消費者嘗到改革開放甜頭,同時也正承受假冒偽劣產品所帶來的痛苦時,為消費者正確維護自身權益起到很好的啟蒙作用。此后,“3·15晚會”已成為一個符號,成為億萬消費者信賴的輿論陣地,成為國家有關部委規范市場秩序的重要力量。不僅如此,“3·15晚會”也從一個簡單的數字變成了維護消費者權益的代名詞。每年的3月15日,3·15晚會都將為保護消費者權益發出強烈呼聲。
此外,各大媒體在315期間更是紛紛組織相關專題宣傳活動。如近段時間來,為鼓勵廣大消費者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消費維權事業,加強消費維權志愿者隊伍建設,推動消費維權協同共治,構建和諧消費環境,中國消費者協會、中國消費者報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人民網決定聯合開展了2018年度“尋找最美消費維權人物”活動。據了解,活動最終確定10名“2018年度最美消費維權人物”和20名“2018年度最美消費維權人物提名”,并進行廣泛宣傳報道。
企業應合規自律,承擔主體責任
企業是保護消費者權益的責任主體,企業只有自律經營,才能樹立起良好的企業品牌,得到消費者青睞。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企業應嚴把生產關,樹立正確的經銷模式,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為目的,在確保商品質量的前提下,不斷開發新產品。這樣才能刺激消費,拉動內需;對于無形商品來說,需要提高服務人員的責任心,樹立商家良好的服務形象,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饋系統,第一時間了解市場的反饋信息,重視消費者的投訴,自覺接受消費者的監督并及時改正。
如新大中華資深副總裁暨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李潮東表示,正如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絡交易監督管理司韋犁副司長曾提到保護消費者權益就是保護企業自身,消費是企業實現利潤的最重要的部分,是市場的主體。消費者不僅是我們至上的服務對象,而且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沒有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企業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價值與存在的土壤。任何損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都是自毀長城,損人不利己的行為。李潮東先生還提到,如新一直堅持消費者至上的理念,始終秉承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就是促進企業發展的經營理念,誠信守法的規范化經營。
如新合規穩健發展,用心回饋社會
如新,創建于1984年,總部位于美國猶他州普羅沃市,是一家深耕個人保養品和營養補充品領域的跨國企業。如新集團業務遍及亞洲、美洲、歐洲、非洲及太平洋地區等全球近50個市場,并于1996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2003年,如新正式進入中國大陸市場,2014年投資近5億元的如新大中華創新總部園區在上海的落成,如新致力于實現在華可持續穩健發展的理念一直都沒有停止過,將長期在中國與中國經濟共同發展作為公司的戰略目標。
如新認為保護消費者權益,對消費者負責是企業的最高使命, 堅持規范與發展并重,并將消費者權益維護工作融入到生產、經營和銷售的各個環節,堅持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產品,杜絕一切夸大與虛假宣傳行為,與市場監管部門一道共同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和法制環境。
作為一家企業,不僅要在經營中時刻保護消費者權益,更要承擔起應盡的社會責任與義務,幫助所在地區社會環境有更好的發展。凝聚善的力量寫進了如新的企業使命,如新也將這個使命融入到履行社會責任的方方面面,1998年,如新集團在美國成立“NU SKIN如新善的力量基金會”,近二十年來該基金會已經支持了全球數以百計的慈善項目和多項研究計劃。
2002年,如新集團在全球發起“受饑兒滋養計劃”。在中國,“受饑兒滋養計劃”已累計幫助168萬名兒童改善營養狀況。2008年11月,Nu Skin 大中華設立“Nu Skin 如新中華兒童心臟病基金”,幫助貧困先天性心臟病(以下簡稱「先心病」)患兒得到實時救治,截至目前,已成功募集超過1億1600萬元人民幣善款,共救治8,403名先心病童。平均每天讓5名先心病童獲得新生命。
自2014年起,如新中國計劃十年內每年向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捐贈100萬元人民幣,共計1000萬元人民幣,成立“集善如新創星計劃”,用于支持中國大陸地區殘疾人創業,激發殘疾人創業積極性,為殘疾人創業提供啟動資金,摸索并建立起針對殘疾人自主創業就業的幫扶體系。自2014年成立以來,“已經先后在陜西、甘肅、福建等9個省市落地,幫助殘疾人項目32個。如今,那些受到資助的殘疾人已經走出了創業初期的困境,迎來了事業和人生的轉機,不僅實現了自身的夢想,也帶動了更多殘疾人就業,一起預見了更好的自己。
2014年, 如新“樂善匯”成立,旨在為如新中國的事業經營伙伴和長長服務團隊提供一個身體力行,踐行和傳遞善的力量的平臺,溫暖他人,豐盛自己。截至2018年12月底,已累計超過44,695義工參與,貢獻出171,290小時,幫助及陪伴共107,654位受助人。
自2003年進入中國以來,如新共建立了24所如新小學,幫助了近35,000名貧困兒童,未來如新中國將繼續幫助更多失學兒童重返校園。
憑借其在慈善事業中的突出貢獻,如新五度獲得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頒發的“中華慈善獎”;連續9次榮膺“中國慈善排行榜十大慈善企業獎”;在2010年入選福布斯 “100家最值得信賴企業榜(中型企業類)”前五名;自2005年起,連年獲得被譽為國際商界奧斯卡獎的The Stevie® Award;因在產品創新、社會責任、環境保護等方面的不懈努力及突出貢獻,四次榮膺美國企業大獎,截至2018年12月,共獲得55項國際企業大獎。
“未來如新將一如既往地擁護并配合政府部門相關工作,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以“善的力量”回饋社會。并不斷進行自我變革與內在提升,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樹立行業規范經營標桿。” 如新中國總裁鄭重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