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7日,原天津鑄源某系統的五位系統領導人來到位于吉林省長春市的修正修養堂進行商務考察。過去一年,天津鑄源管理層人事震蕩,經銷商深受其害,無奈之下,他們不得不到處尋找新平臺。
在此之前,他們考察了多家直銷企業,而修正藥業,除了可以滿足他們所提的要求之外,還有一個因素使他們決心加盟,那就是“魯總”也在這里。
2017年2月25日,一位曾去修正考察過的職業經理人向記者透露,修正藥業成立吉林修養堂健康產業有限公司運作直銷,由修正藥業保健品公司總經理孫向光掛帥,點將魯延達為執行總裁。
據這位經理人證實,修正藥業此番十分重視直銷板塊的發展,目前正在積極申請牌照,2000萬元保證金已上交至商務部。
“現在許多醫藥公司都在布局大健康產業,修正藥業選擇直銷并不是什么稀奇事。”該經理人說,“孫向光任職總經理的修正保健品公司,在10年前就曾涉水直銷,做了一年多。”
當記者致電修正修養堂的工作人員時,對方對直銷二字諱莫如深,對記者所問的問題更是避重就輕,聲稱修正藥業目前還沒有進入直銷領域的打算。
雖然修正修養堂公司層面矢口否認修正布局直銷,但修正藥業進軍直銷的說法卻不脛而走,在《知識經濟》記者隨后的調查采訪中,也證實了上述經銷商和經理人的說法。
吉林“藥王”修淶貴
修正藥業的創始人修淶貴用20余年耕耘,讓修正藥業成為了吉林省中醫藥工業的名片。斯達舒、唯達寧這些很多人耳熟能詳的常見藥,都是出自他之手。
1954年出生的修淶貴是土生土長的吉林通化人,上世紀80年代,修淶貴一直在通化當地交警隊上班,直到1995年機緣巧合承包了當地一個虧損的制藥企業。據修淶貴2009年出版的自傳性質書籍《正道》顯示,他所承包的通化醫藥研究所制藥廠當時只有價值20多萬元的固定資產,卻有400多萬元的外債。修淶貴拿著50萬元貸款起家,在他的描述中,這家工廠“只有這么個牌子,品種也沒有”。
事實上,類似“醫藥研究所”下屬的制藥廠并非一個品種都沒有。因東三省是我國重要的中藥材基地,建國后,政府扶持了一大批藥物研發機構,但很多研究所不善于將成果轉化,才使得大量有價值的藥品被湮沒。
修淶貴在通化醫藥研究所制藥廠挖到的第一個寶貝是“太和圣肝”,1996年就為其帶來3600萬元的收益。事實上太和圣肝通用名為“護肝膠囊”,吉林當時很多企業都有能力生產。但修淶貴另辟蹊徑,大肆做廣告推廣,并將銷售收入與廣告商分成,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997年,“維U顛茄鋁膠囊”正式進入修淶貴的視野,這就是現在廣為人知的“斯達舒”。即使到現在,斯達舒仍然是修正藥業的王牌產品,在胃藥領域占有很大的市場份額。
1999年,修正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組建成立,在修淶貴的帶領下,修正藥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近年來業績從2010年的171億元,一路飛漲到2016年的575億元。
布局大健康
多年的沉淀讓修正藥業成為了龐大的集團化企業,其官網上號稱,目前修正擁有“三個藥業集團、一個健康集團、一個養安享養老集團、一個旅游集團”。
而2016年4月25日,修正藥業旗下的“健康集團”修正保健品有限公司在北京召開了修養堂健康主題超市項目發布會,引人矚目。
據介紹,該項目是立足于大健康時代需求,以健康主題超市為主的創新運營模式。主題超市則是集健康咨詢、健康服務,專業指導、理療、保健、體驗、檢測、產品等為一體的健康連鎖機構。
修正保健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向光表示,“未來,修正集團將大力發展大健康產業,未來五年總投入預計超過150億元。”而修正集團在大健康布局上還包涵了直銷。
如果要追溯歷史,修正藥業最早涉水直銷是在十余年前。2006年,修正藥業成立吉林修正保健品有限公司試水直銷,據修正內部工作人員透露,當年孫向光年輕有為,且深受修淶貴器重,被欽點為修正保健品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兼總經理。
修正藥業董事長修淶貴曾明確表示,修正集團非常重視修正保健品公司的發展,已經將如何拿取牌照的事情納入重要議程,并成立專門的“拿牌”組委會著手相關工作。然而,修正保健品公司的直銷只堅持了一年半,就倉皇停止。“2006年,國家剛剛出臺直銷法規,那時候國內政策太不明朗,修正藥業為了謹慎起見,就關閉了直銷業務。”某業內知情人士透露。
此次修正藥業再次布局直銷,也非常謹慎,如若不是直銷業內人士多次前往考察,修正藥業旗下吉林修養堂健康產業有限公司也很難浮出水面。
吉林修養堂健康產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林修養堂公司)于2008年2月22日注冊成立,法定代表人孫向光,注冊資金8000萬元人民幣(實繳資金8000萬元),股東為吉林標普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經營類型為人參、西洋參加工、銷售。
吉林修養堂公司的注冊信息進行了多次變更,初始注冊資金300萬元,其中,通化修正實業有限責任公司出資285萬元,法定代表人修淶貴出資15萬元;2009年3月17日,企業名稱變更為撫松修正修養堂健康產業有限公司,經營范圍也隨之變更,同年5月20日,修淶貴的15萬元認繳資金被通化修正實業淡化,企業類型正式變更為有限責任公司;2009年9月3日,經營范圍中首次加入人參、西洋參等產品銷售;2013年7月,增資至1000萬元;2015年11月,增資至8000萬元;2016年3月7日,法定代表人由王偉變更為孫向光。2016年8月,投資方從吉林森工修養堂變為吉林標普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以上注冊信息變更,實質上都是修正集團下屬子公司的左調右換,最終都指向了修正藥業。并且通過一系列的變更,該企業的注冊資金已經正好滿足申請直銷牌照的要求。
除此一項信息透露出有申牌意愿之外,市場人員的對外宣傳則坐實了謀求直銷牌照才是修正最重要的大健康戰略方向。
直銷點將魯延達
2016年11月下旬的一天下午,35歲的魯延達以吉林修養堂公司執行總裁的身份接見了5位他再熟悉不過的系統領導人。
一身黑色西裝,扎一條亮灰色條紋領帶,魯延達在眾人簇擁下走入吉林省長春市的修養堂公司會議室,隨后,他坐在臺上偏中間的位置。開了一下午的會,魯延達臉頰泛紅。
“極其謹慎,極其嚴肅。”一位與魯延達熟識多年的高級經銷商李先生說道。李先生曾跟隨魯延達多年,參加過數不清魯延達出席的會議,他驚訝地發現,作為修養堂高管的魯延達,嚴肅、拘束,甚至心事重重,和以前不同。
2016年夏天,從苦心經營了6年之久的鑄源離職之后,魯延達沉寂近一年。修養堂直銷浮出水面,也讓他再次回到業界視線。
據王先生介紹,“這次會面是我們執意爭取來的。修正方面十分謹慎,不想引起不必要的輿論風波,本來是不見任何市場人員的,我們團隊是修養堂公司高管接見的唯一一個。”
魯延達十分了解這支團隊。這支團隊誕生于天津鑄源,并一路追隨鑄源6年,恰巧,魯延達也在鑄源供職6年。但2016年,天津鑄源因資金鏈斷裂,繼而引發管理層人事震蕩,他們實在無法堅持,只能另尋新機。
據李先生介紹,在尋找對接公司的時候,必須滿足以下三個要求,他們才會考慮加盟,“首先公司是一家醫藥企業,其次要接受我們自帶的潤養骨髓產品,第三就是要擁有直銷牌照。”
“修正藥業正好滿足我們的要求,修正直銷產品主打為人參系列,我們在與修正對接和反復談判后,修正藥業最終同意將骨髓產品列為修正養生堂直銷產品中。”李先生表示,“雖然現在修正還未獲牌,但已啟動申牌程序,牌照指日可待。”
“集團非常謹慎,牌照到手之前不會啟動市場。”系統領導人黃女士說,“2016年8月份,修正養生堂就已將2000萬元保證金上交至商務部,并且在天津市寶坻區購置1000多畝土地,準備建立營銷中心。本來預計今年3月份牌照就會到手,但是因為商務部面臨換屆,所以耽誤了時間。”
隨后,記者登陸商務部直銷管理信息系統查詢,目前,還未在商務部網站看到有關修正養生堂健康產業有限公司申請牌照的相關信息。修正藥業再次布局直銷之路將何去何從,還有待時間證明。
【記者手記】
近年來,國家對醫藥行業宏觀政策的調控和力度不斷加大,加之對藥品限價、原材料價格上升,以及藥物招標采購管理、藥品廣告監管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使得藥企利潤被壓縮,收益大幅下降。
業內專業人士指出,藥企利潤的降低會進一步影響企業內部的資金流動,資金的流轉一旦出現問題,企業將可能遭遇滅頂之災。而直銷企業靈活的現金流模式讓藥企看到了應對現金流問題的希望,所以很多藥企開始將眼光瞄向直銷行業,將業務板塊向藥妝、日化以及保健食品等相關領域延伸,期冀能夠通過尋求新的增長點,解決企業困境。
縱使藥企進入直銷行業擁有先天的技術優勢以及一些政策扶持,但要真正轉型仍面臨眾多挑戰,比如,直銷管理人員的缺乏等。傳統藥企的管理人員,一般對直銷都知之甚少。而直銷與傳統藥企在管理的方式上又存在著較大差異,所以轉型做直銷,就必須有熟悉直銷、了解直銷的管理人才,幫助企業更快、更好地開展直銷業務。
此前行業也有很多前車之鑒,比如折戟沉沙的哈藥,不溫不火的東方藥林等,而其直銷版塊業務的不理想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管理人員的缺失所導致。
所以,直銷有風險,轉型需謹慎。(本文來源于:知識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