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交大昂立)發布關于下屬全資子公司申請直銷牌照的進展公告,公告中提到:2017年1月25日,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第六屆董事會第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向全資子公司上海交大昂立生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增資的議案》,同意向上海交大昂立生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增資以用于直銷牌照的申請和直銷業務的開展。
以下為交大昂立公告原文:
第一直銷網查詢發現,2005年年底,交大昂立就曾對外宣布進軍直銷并著手申牌事宜,最后卻不了了之。
時隔多年,交大昂立為何重提申牌?
這一次,交大昂立能否申牌成功?
這一次,交大昂立又能否重新在腥風血雨的保健品江湖站穩腳跟?
保健品行業的長跑健將
在保健品業界, 交大昂立一直以行業中的長跑健將自詡, 這是因為保健品行業魚龍混雜,大浪淘沙,無數明星企業幾年時間即盛極而衰被淘汰,交大昂立能一直生存到現在,可以說并不容易。
上世紀80年代末,上海交大的青年教師蘭先德和同事一起發現了一種有益的菌株,這就是后來人們所熟悉的“昂立一號”口服液的主要成分,為了可以把這個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推向市場,蘭先德選擇了下海經商的路子。
1990年,昂立公司正式成立。在設廠的最初階段,新產品的推廣十分艱難,蘭先德最初就是和同事一起蹬著幾輛破舊的自行車滿載著產品四處叫賣的。最初“昂立一號”口服液定價為5元一瓶,這個價格在當時可以買一只老母雞,因此并不為消費者所接受。
而由此,蘭先德也發現了產品在市場上宣傳的薄弱環節。1992年,蘭先德與后來創辦三株口服液的吳炳新父子專門成立銷售公司,發動了強大的市場攻勢。
蘭先德毫不吝嗇在廣告方面的投入,昂立在眾多中心城市的電視臺購買了大量的黃金時間段,其廣告的核心無疑是把昂立一號“既清又補”的概念和“清除體內垃圾”的獨特宣傳口號標榜出來。
而此時,交大昂立國企的特殊身份也開始發揮了效應,蘭先德通過各種渠道極力推廣交大昂立的產品,昂立一號開始大規模進入學校、超市等本地渠道,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極力推廣,一時間,從某種意義上說,昂立一號已成為政府默認的官方保健品。
“曾經有這么一陣,在老干部之間,大家都送昂立一號這個保健品,已經成為一種風潮。”一位上海保健品銷售公司人士對記者回憶說。
1998年,“昂立一號”口服液的銷售額由1992年的200萬元一躍突破6億元,這在當時已是一個驚人的數字,而蘭先德也就憑此坐上了我國保健品行業大佬的頭把交椅。
保健品業務淪為配角
然而,磨難似乎總是在鼎盛時期到來。
在1998年之前,全國共有3000多個企業在生產保健品,眾多的企業其實就是家庭作坊式企業,“一口鍋兩只缸三個工人就能搞罐裝”,欺騙消費者行為屢屢發生,而相應的保健品行業法規尚未出臺,這導致當時一個極為混亂的局面。
在我國保健食品的發展歷史上,從最早的蜂王漿大戰開幕,到后來的魚油大戰、燕窩大戰、鱉精大戰,每一次大戰都以消滅了一個保健食品品類而告結束。從轟轟烈烈到偃旗息鼓,一個品類的保健食品壽命已經從以前的三五年縮減到了兩三年。
1998年后,中國保健品市場上開始有大批商家消失,一批保健品企業倒閉,包括曾經聲勢浩大的沈陽飛龍、哈慈等。
交大昂立在混亂的市場中也難以維持業績的高增長。短暫的頂峰之后,交大昂立的銷售額開始逐漸下降。
雖然在2001年交大昂立上市時,蘭先德便確定了以“昂立一號”口服液為代表的保健滋補品及保健食品為主營業務,但隨后的幾年中,蘭先德為了在利潤上有更好的表現,開始大規模進軍房地產,而這個政策也得到了其控股方交大校方的支持,此后的交大昂立在房地產的收入逐漸上升。
在2006年,交大昂立在地產上收獲了1.7億元,比2005年增長886%,拉動了公司總體經營收入的28%以上。在2007年,在交大昂立的盈利結構上來看,房地產收益已經達到了近80%,這意味著交大昂立開始轉變為一個房地產公司,而公司曾經起家的保健品業務徹底淪為配角。
房地產給交大昂立帶來了巨額收益,但蘭先德也因此栽了大跟頭,終至鋃鐺入獄。2008年年初蘭先德因涉嫌受賄、挪用公款等被刑拘。在蘭先德被拘四個月之后,更換了主要領導的交大昂立開始戰略調整,決定將子公司上海三元昂立營養食品有限公司解散清算,三元昂立營養食品公司同時涉足生物醫藥、植物提取和營養食品等其他產業。這家公司的解散,意味著交大昂立暫時退出了營養食品領域。
有業內人士不無惋惜地表示:如果交大昂立一直專注保健品主業,或許現在仍然是領跑者。只可惜世事沒有如果。
增資全資子公司二度進軍直銷
第一直銷網查詢發現,早在2005年年底,交大昂立就對外宣布進軍直銷,并著手申請直銷牌照。
交大昂立有關高層表示,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直銷出現時,昂立就一直在關注和研究。但當時一些如“老鼠會”、“金字塔”等非法傳銷和不誠信的宣傳,讓昂立不敢貿然進入。直到2005年12月1日《直銷管理條例》正式實施,才躊躇滿志進軍直銷。
時任交大昂立總裁的蘭先德也對直銷牌照信心滿滿。2006年,交大昂立正式成立直銷事業部,并為新產品的開發設立了對口的直銷科研部,精選了五大系列已獲衛生部許可的產品,作為進入直銷領域的先行軍。據資料顯示,昂立當時打算投入上億元,用于產品研發、服務網點設置、信息系統建設、培訓、管理等模塊的運行。
然而,一年多之后,交大昂立就傳出欲退出直銷,據稱原因是公司遲遲拿不到直銷牌照,不少做直銷的高層也已離開。
現如今看來,當時交大昂立已經將經營重心放在了房地產上,保健品業務式微,同時公司核心管理層也深陷圇圄,無暇顧及申牌事宜可能是造成公司申牌不成功的主因。
而經過了幾年的折騰,交大昂立又逐步將重心從房地產板塊轉回到了保健品業務上。根據交大昂立披露的財報,2016年,交大昂立房地產業務的營收只有892萬。
同時,交大昂立在保健食品板塊做出了很多調整,例如逐步完善營銷渠道體系構建、加大核心競爭力益生菌產品的研發和推廣。
不過,由于近年來國外保健品生產企業紛紛進入中國市場,產品種類快速擴張,營銷方式層出不窮,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加上交大昂立長期在研發投入不足、營銷渠道建設相對滯后,其保健品業務發展一直難以突破瓶頸。
交大昂立披露的財報顯示,2015年,公司保健品板塊的業績為約為1.85億元,2016年約為1.65億元。雖然業績較為穩定,但不論是與巔峰時期的交大昂立相比,還是與如今的湯臣倍健、安利等企業相比,差距依然不小。
為了打破瓶頸,交大昂立重新扛起了申牌大旗。而直銷牌照也成為交大昂立完善營銷渠道體系構建的重要一環。
今年初,交大昂立發布公告稱將對對下屬全資子公司——上海交大昂立生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增資,具體增資情況如下:
為進一步做大做強公司的主營業務,拓展直銷領域業務,在現有保健食品、食品基礎上,研發并引入符合市場需求預期的健康類產品,以新型直銷的模式進行市場推廣,公司擬以自有資金對生命科技進行增資,本次增資總額為人民幣7000 萬元,認繳出資7000 萬元計入注冊資本。增資完成后,生命科技注冊資本將增加至 1億元,仍為公司全資子公司。
同時,今年1月份,為擴大公司保健食品、食品的生產規模,交大昂立宣布擬投資約7000萬元在上海市松江區明南路453號新生產用房建立新生產工廠,并計劃2018年第一季度末工程竣工投產。交大昂立表示,該建設項目完畢后,公司生產年產值將從目前的2.9億元增加至5億元。
從二度申牌到擴大生產線,交大昂立顯然很想再造當年保健品業務的輝煌。不僅如此,2016年交大昂立在鞏固原有主業的同時,啟動收購聯交所上市公司泰凌醫藥,積極布局醫藥大健康板塊。交大昂立表示,近年來公司不斷明確發展思路和目標任務,調整原有發展戰略,逐步轉型大健康領域,計劃打造成為醫藥大健康產業投資、整合平臺型公司。
明星產品被指涉嫌虛假宣傳
交大昂立第一次的創業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當時蘭先德進行的瘋狂營銷。除了傳統的電視、報紙廣告,交大昂立還采用了專家義診的銷售模式、舉辦“昂立科普宣傳月”等營銷手段。“在那段時間,翻開報紙是昂立,打開電視是昂立,走上街頭發現那些穿白大褂義診的還是昂立的人,一時間感覺被這家公司包圍了。”一位上海籍消費者回憶說。
廣告造就了曾經的昂立神話。但是和其它眾多保健品企業一樣,“虛假宣傳”也成了交大昂立深受詬病的“頑疾”。
第一直銷網查詢發現,去年12月29日,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保健食品“昂立一號牌益生菌顆粒”因虛假宣傳登上了國家食藥監總局的黑榜,原因是該產品通過電視媒介發布虛假違法廣告,宣稱“沒有任何副作用,保證緩解便秘、腹瀉,吃一個月,腰圍腿圍就有改善”等。
對于該通告,交大昂立對外解釋,此事并非公司及下屬子公司所為,而是昂立一號牌益生菌顆粒的外地電視購物服務代理商上海灝耀實業有限公司2016年7月、8月在貴陽廣播電視臺播放的家有購物節目廣告中涉嫌夸大宣傳,該公司已被要求靜屏2-6個月。交大昂立稱,將進一步加強代理商的管理,必要時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然而,據新京報報道,昂立一號牌益生菌顆粒電視購物虛假宣傳廣告不止這一個。3月20日,記者以“昂立一號”為關鍵詞,在百度搜索到一條來自優酷的“新昂立一號益生菌顆粒”的電視購物視頻,這個名為“八點檔電視購物”的節目中,“鄭教授”稱,“吃昂立一號牌益生菌顆粒后見效快、見效明顯、見效持久,尤其是便秘嚴重者一天要吃兩條……體弱多病的孩子容易感冒,也要及時補充。”
隨后,記者又在優酷上搜索,發現湖南衛視快樂購中,一位曾經150斤的服用者用照片展示自己服用昂立一號益生菌顆粒后的身材變化:3個月后130斤,再堅持3個月,變成110斤,標準A4腰。
總結
作為曾經的保健品行業巨臂,交大昂立創造過奇跡,也摔過不少跟頭,走了不少彎路。
外界一度認為這個昔日大佬將逐漸退出江湖。
讓人意外的是,交大昂立在陣痛之后開始嘗試轉型,加大保健品板塊投入、重新申請直銷牌照,交大昂立重振保健品業務的決心不小。
不過,復興之路注定不平坦,愈發激烈的保健品行業競爭、申牌大軍的日益增長,加上國企改革的掣肘、虛假宣傳帶來的負面影響,種種內憂外患,都等待著交大昂立一一去解決。
而申牌,僅僅是踏出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