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國家工商總局、教育部、公安部、人社部發布《關于開展以“招聘、介紹工作”為名從事傳銷活動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決定開展為期三個月的傳銷活動專項整治行動,對打著“創業、就業”的幌子,以“招聘”“介紹工作”為名,誘騙求職人員參加的各類傳銷組織,堅決鏟除。近年來,借助網絡、金融、慈善等載體,傳銷演變手段讓人防不勝防,受害群體也逐漸覆蓋到高學歷、年輕化人群。
傳銷穿互聯網“馬甲”大行其道,國家出手整治,讓部分直銷企業“躺槍”。據悉,15日凌晨,康寶萊等美國直銷企業收盤股價均出現大幅度下跌。那么,市民如何區分直銷與傳銷呢?專家建議,關鍵在于查清企業有無直銷牌照。
套路多 網絡傳銷會“喬裝打扮”
求職、投資養老、愛心公益……當這些在生活中平常不過的事情都能成為傳銷的幌子時,傳銷或許離你并不遙遠。近年來,隨著微信、QQ群等線上社交平臺開始流行起來,傳銷也發展出依靠互聯網存在的網絡傳銷,并演變出金融騙局、“旅游”傳銷、“國家工程”傳銷、“假冒直銷企業”傳銷、“假慈善”傳銷、“養老”傳銷等多種難辨真偽的“新品種”。
據中國反傳銷協會會長李旭介紹,一般說起傳銷,大家首先都會聯想到以南派、北派為代表的傳統傳銷,“這種異地傳銷需要把受害者騙到外地,采用封閉或者半封閉式的手段洗腦,進行‘無公司、無產品’的傳銷。”在他看來,傳統傳銷的危害固然嚴重,可其實施套路相對固定。相比之下,披上“互聯網”馬甲的網絡傳銷可以說“奸詐”得多。
記者從業界獲悉,從2013年起,網絡傳銷的發展極其迅速并逐漸成為傳銷的主要形式;從2015年起,金融互助式傳銷成為新型網絡傳銷的主流,即未經批準,通過網站、微信等多種渠道公開宣傳,承諾畸高利息,引誘群眾投入資金;同時,設置推薦獎、管理獎等獎金制度,鼓勵投資人發展人員加入,并按加入的先后形成層級關系、計算返利金額,具有非法集資、傳銷組織的特征。“MMM金融平臺”、“聚寶金融”等就是金融互助式傳銷的典型案例。
不洗腦 受害者“自愿”參與其中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網絡傳銷的出現讓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傳銷組織的發展對象:不分年齡、不分層次、不分身份。而且,“新變種”傳銷也不再是通過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對參與者進行洗腦的傳統套路,而是“給予”參與者高回報,留下“不虧”的印象后“心甘情愿”地參與其中。
據新華社報道,“善心匯”發展會員時,以慈善的名義講述一個“共富神話”:會員只要按一定標準投資,可以很快收回本金,并獲取高額回報。同時,通過不斷發展下線,隨著會員層級提高,還有源源不斷的獲利。從2016年5月開始,張天明等人宣揚“扶貧濟困、均富共生”,策劃、操縱并發展人員加入“善心匯”。截至目前,“善心匯”注冊會員500余萬人,會員遍布全國。
辦案民警通過剖析其模式,揭穿了其傳銷本質。參與人向推薦人以每顆300元價格購買一顆“善種子”,即可激活一個會員賬號。會員賬戶激活后,可通過投入資金和發展下線獲得高額靜態、動態收益。靜態收益是指會員按照平臺指令,向陌生會員匯款,稱為“布施”。這一環節完成一段時間后,平臺會安排其他會員向此人匯款,稱為“感恩受助”。會員可以選擇“特困”“貧困”“小康”“富人”“德善”“大德” 六個檔次,“布施”金額從1000元至1000萬元不等,收益率從5%至50%不等。動態收益則指的是會員發展下線后,可以拿到下線“布施”金額2%-6%的提成。
按照其說法,系統內每個會員都能獲取超過本金的收益,但是,“善心匯”以及會員沒有能支撐這種高額收益的實體產業和正常的盈利模式,投入的資金沒有產生增值,那么收益來自于哪里?如今被警方抓獲的張天明向記者揭曉了答案:“‘善心匯’要維持運轉就是靠不斷發展新會員,用后面加入的人的錢補給前面的人。”“善心匯”公司通過搭建網絡平臺,用傳銷等手段吸納資金,系統內用來支付回報和獎勵的是源源不斷補充進來的參與人的本金。辦案民警表示,這就是擊鼓傳花的騙局,一旦下線發展慢了,資金流入量小于支付量,資金鏈就會斷裂,系統就會崩盤。
更隱蔽 虛擬途徑讓取證極難
“網絡渠道是虛擬的人物跟地點,想要打擊根本無從下手。”有行業專家表示,借助社交平臺傳播,讓傳銷團伙的發展速度加快而且更隱蔽。李旭告訴記者,甚至有些傳銷團伙將服務器設在境外,一般發現了相關部門開始查處,銷毀證據是相當迅速的。
“如今,傳銷的手段不是單一存在的。而是將金融騙局、非法集資、資金盤、慈善等幾種模式交織在一起。這讓有關部門在打擊傳銷組織時取證極困難。”李旭告訴記者,不僅如此,網絡傳銷的噱頭千變萬化,返利模式不盡相同,無形中也增加了勸說的困難。“和網絡傳銷和資金盤操作一樣,組織者在前期往往會兌現承諾把利潤打到你賬戶上,以此吸引參與者加大投資的額度。”他表示,此時介入勸說,結果往往是失敗的。可等到資金崩盤、資金鏈斷裂后,傳銷團伙早已跑路,不僅投資者們會血本無歸,而且對整個社會的金融秩序影響重大。
行業觀察
傳銷猖獗 直銷企業“躺著中槍”
據中國經濟網報道,受中國國家工商總局將開展為期三個月的傳銷活動專項整治行動消息影響。15日凌晨,美股上市公司康寶萊大跌5.25%,創3個月新低,截止收盤報62.42美元。
8月14日,國家工商總局、教育部、公安部、人社部發布《關于開展以“招聘、介紹工作”為名從事傳銷活動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決定開展為期三個月的傳銷活動專項整治行動,對打著“創業、就業”的幌子,以“招聘”“介紹工作”為名,誘騙求職人員參加的各類傳銷組織,堅決鏟除。
盡管上述通知并未提到具體公司,但北京時間15日凌晨,康寶萊(Herbalife)和USANA收盤股價均出現大幅度下跌。兩家企業均以多層次直銷(Multilevel marketing)為其營銷手段,中國是上述企業共同的核心市場,其中康寶萊有11%的營收來自中國。去年7月,美國減肥產品制造商康寶萊公司宣布與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達成和解,將支付2億美元罰款,并重組其美國業務,以避免被定性為層壓式推銷(傳銷)機構。
信息時報記者了解到,當不少包裝成直銷企業的傳銷團隊四處行騙時,也讓直銷企業的無辜躺槍,這對直銷行業的發展帶來不小挑戰。不過,隨著政府加強對傳銷組織的打擊力度,有行業專家認為這對于直銷行業的發展是“百利而無一害”。“通過打擊傳銷對直銷正本清源,這能讓消費者能更正確地認識直銷,也能規范企業走正規渠道申請牌照。”該專家表示,首先,在利潤產出方面,直銷行業是遠不及傳銷組織的;其次,申請直銷牌照是一段既漫長且艱辛的過程。如果,全社會沒有形成全民打擊傳銷的風潮,受高利潤的驅使,很多原本計劃走直銷體系發展的企業就會抱著僥幸心理誤入傳銷,這對直銷行業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