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寶萊近來遭遇到了麻煩。據中國網財經報道,美資直銷企業康寶萊很有可能因涉嫌違反美國《反海外腐敗法》正在接受來自美國和中國的雙重調查。而此前康寶萊公司剛剛完成了中國區人事的調整。這一次指控對康寶萊是否會是一次重大危機呢?
行賄門,康寶萊在華業務遭反腐敗調查
根據外媒報道,直銷品牌康寶萊去年宣布,美國正按照《反海外腐敗法》“禁止美國企業賄賂外國官員”的規定對美國企業在海外業務進行調查。報道稱,直銷巨頭們正因為中美兩國的監管機構而腹背受敵,康寶萊在一份股票備案文件中披露自己正在接受調查。“直事兒”(微信ID:cndsn-zxbdw)也發現,在2017年初,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就曾宣布,對康寶萊在華業務展開反腐調查。
康寶萊方面則解釋稱,SEC只是在對其美國市場反腐敗措施進行調查時索要該部分的內容。并表示公司自己也在進行調查,并已經和美國司法部進行了討論?祵毴R還稱,無法預測本次調查的范圍、持續時間或者結果。受此消息影響,截至當日收盤,康寶萊股價跌0.24%,至53.01美元。跌幅一度達3.76%。
外資直銷企業卷入在華行賄丑聞早有所聞,曾是中國市場最大直銷商的雅芳。2014 年,它承認向中國官員行賄 800 萬美元,并贈送了 Gucci 手袋等禮物。”問題通報了美國司法部。并在 2014 年認罪,被罰款 1.35 億美元。雅芳在華行賄案后,雅芳中國區四名高管因此被解除職務。此外商務部直銷管理司鄧湛也因此落馬。
賄賂門事件發生之后,雅芳中國經歷了接連的人事變動和業務調整,雅芳集團先后從海外市場派來幾位掌舵人,但可能他們對中國市場的不夠了解等,基本上每一位新上任者都在調整在華策略,使雅芳中國在零售專賣店和直銷之間搖擺不定,業績一直下滑,由于業績經營不善,甚至一度傳出雅芳要全面放棄在華業務的傳聞。
雅芳的遭遇對于康寶萊來說無疑是一次前車之鑒,目前康寶萊相關調查還未予以披露,相關工作正在逐步調查中。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其他美資直銷巨頭都曾面臨同樣的指控,且都已認罪,如新公司于2016 年,因某案和證券交易委員會達成和解,承認自己通過捐贈 15.4 萬美元給“一家慈善機構,以獲得一名中國官員施加的影響”,從而免除了一筆可能的罰款。優莎娜也宣布美國在按《反海外腐敗法》對其中國業務調查時。優莎娜就中國子公司“報銷政策”問題通報了美國司法部。而這些都使得康寶萊能否平安逃過此劫還需打上問號。
臨陣換帥,康寶萊人事變動業務恐受沖擊
受到反腐敗調查影響,康寶萊在華管理層受到牽連。2017年5月,在康寶萊任職長達十年的中國區總裁突然被解職,引發了行內諸多猜測。
李延亮作為直銷行業的職業經理人,任康寶萊中國區總裁長達十年之久,在李延亮的帶領下,康寶萊中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一躍成為直銷行業中的佼佼者。對于此次突發的易帥舉動,康寶萊美國總部方面未有公示任何原委,僅在電話中宣布了對李延亮這的免職,背后原因也引發了各方的猜想。
據公開資料顯示,2007年,李延亮接任公司總裁時,全年業績在8億元左右。在李延亮及其團隊的努力下,到2016年,康寶萊中國全年業績達到75.2億元,增長近十倍。中國區已經成為康寶萊第二大海外市場。隨著李延亮的離職,這或許會讓此前李延亮對中國市場的發展規劃最終夭折。據此前李延亮對康寶萊中國市場的大發展規劃,公司的下一個目標將經銷商的保留率提升到80%,然而這一切隨著李延亮的離職或將成為一紙空談。
對于康寶萊中國區突然換帥的原因,中國商報記者致電康寶萊中國相關負責人,但截至記者發稿并沒有收到公司的任何回復。這份裁撤決定來得太突然,康寶萊經銷商對記者表示毫無頭緒,但他們也守口如瓶,不接受外界采訪。一切像一個暗箱,密不透風。
對此,某直銷行業專家猜測認為,李延亮是康寶萊在中國市場發展壯大的頭號功臣,將其免職極有可能與美國的反腐調查有關,股東、政府等多方面給康寶萊美國總部方面巨大的壓力,因此有將李延亮作為“替罪羊”予以免職的可能。但業內也有觀點認為,李延亮被下課是因為其工作理念與美國康寶萊總部之間產生的分歧所引發,而這種分歧也已經由來已久。而李延亮的蹊蹺離職,或引發康寶萊經銷商流失風險。受康寶萊中國市場高層突然調整,康寶萊股價當日低開低走,截至收盤,康寶萊股價報收69.03美元,重挫6%,市值一夜蒸發4.1億美元。
如今,康寶萊以正式任命鄭群怡為康寶萊中國區董事長,郭木為康寶萊集團中國區總裁,全權負責康寶萊中國市場的業務發展,戰略部署和市場營銷及銷售運營。至此康寶萊中國區人事變動初步完成了“換血”,而康寶萊未來走向如何還將拭目以待。
金字塔指控,運營模式被指涉嫌傳銷
康寶萊在華業務的經營方式也備受質疑,其模式被指涉嫌傳銷。
就在李延亮被解職后不久,便傳出了康寶萊經銷商離奇跳樓身亡的新聞。文章指一名22歲的河南女孩張某疑似參與了康寶萊“直銷”事業。據張父講,死者張某在2016年11月在河南鄭州AAA教育集團軟件學院學習期間,被人邀約參與了康寶萊蜜兔俱樂部的活動(該俱樂部為康寶萊經銷商所開),并花了6.8萬元獲得了康寶萊經銷商資格。在此期間,康寶萊公司曾安排其員工(包括張某)到澳門賭場參觀,去4S店看豪車,讓員工購買高檔衣服。并多次組織員工去培訓(門票自費,50-200元不等),灌輸一夜暴富的思想理念。這些培訓,主要就是告訴張某:要想掙錢,必須拉人頭(多拉人參與進來)。張某便將17歲的弟弟也帶入了直銷行業里。
張父認為張某在上學期間被人拉去做康寶萊,花了家里很多錢卻沒能賺到錢,內心承受壓力過大,導致女兒心理崩潰選擇跳樓自殺。但是對此事而康寶萊公司表示,女兒的事與公司無關,公司沒有承擔責任的先例。且康寶萊公司也沒有人和張某家屬有過直接接觸。
即便在國外康寶萊的模式也備受爭議。有關康寶萊的指控一直都沒有停止。2013年2月,Ackman指責康寶萊違規,3月12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對此展開調查;2014年1月參議員麻州公開呼吁調查蛋白質奶昔制造商。此外,在2014一年中,康寶萊的直銷模式在美多次受到“金字塔傳銷”的指控。去年7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DA)剛剛結束了為期兩年的,對康寶萊是否為傳銷模式的調查。
2016年7月,FDA同意康寶萊支付2億美元了結指控,雙方達成和解,FDA未對康寶萊業務是否屬于傳銷做出判斷,但是要求公司對一些不合理的經營條款進行更改。如薪酬標準不應該是分銷商購買的產品,而是真正出手的產品、即零售業績,不得為招募分銷人員而設定獎勵,不得對分銷者的潛力和可能獲得的收入進行誤導,特別是不得聲稱加入者可以辭去工作、否則無法享受優越的生活等內容。而康寶萊則表示公司并沒有犯法,選擇和解是不想浪費巨額訴訟支出以及錯失潛在的商業利潤。
這些風波使得康寶萊遭遇了內憂外患的局面,業內人士分析,康寶萊頻受指控,又遭遇中國區總裁“被下課”,其內部業績和經營模式堪憂,中國區業績和模式值得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