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直銷品牌紛紛對旗下商品進行價格調整,漲幅在2%~8%不等。對此,中國食品飲料網6月24日發表文章稱,過高的漲價只會導致一部分顧客的流失。
直銷品牌如新集團大中華區總裁范家輝16日在接受中新網財經頻道記者采訪時則表示,由于如新的產品主要針對中高端市場,而這一市場的消費者更看重產品價值而非價格,因此漲價對其產品銷量影響不大。
產品漲價與關稅無關
今年上半年,原材料上漲,人力成本增加,研發投入、營銷活動花費較多,物流成本上升等已經成了直銷品牌漲價的眾口之詞。此外,中國保健協會食物營養與安全專業委員會會長孫樹俠在接受中新網財經頻道記者采訪時還表示,外資企業普遍認為目前關稅較高,所以應該提高產品價格。
對于類似說法,范家輝在接受中新網財經頻道記者采訪時卻表示,不是關稅的問題。“關稅調低了,我們的產品價格也會相對調低,這要看整個市場的狀況,而不是說我們公司要謀取暴利。”
目前,如新的茶沛膠囊每瓶從510元漲到了525元,君沛膠囊每瓶也從285漲到了305元。當中新網財經頻道記者提起如新的產品價格有所上漲一事時,范家輝并未回避,他直言,產品價格確實有調整,而增加的部分則主要是由于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的上漲。
“確實CPI指數的上漲給普通員工帶來的壓力是比較大的,我們年初已經主要對普通員工做了一次調薪,6月份,公司看到CPI指數繼續上漲,于是決定再統一調一次薪水。”這樣做的原因是為了讓員工不需要有生活負擔,可以更專心地把工作做好。范家輝說:“我們情愿降低單項產品的利潤來保障員工的待遇。”
而對于成本的上漲是否也給如新造成發展壓力的問題,范家輝告訴中新網財經頻道記者,雖然生產成本的確有所上漲,但與之相比,上漲更快的是如新近年來的業績增長。根據范家輝所提供的數據,如新在2011年第二季度業績同比增長82%,與2009年相比,則大幅上漲了270%。
產品售價“內外有別”緣于人民幣升值
同樣的東西,在國外銷售的價格往往比在國內的便宜——國外直銷品的銷售價格大多有著這樣“內外有別”的現象,如新也不例外。
中新網財經頻道記者在如新官網上看到,同樣一款洗面奶,在國內與美國所銷售的價格相差就在百元以上。
當中新網財經頻道記者問到如新的產品價格為何會出現如此差別時,范家輝坦言,產品在國內與國外的銷售價格有所差別是一個國際性的問題。
“8年前,1美元大概能換8.3元人民幣,到上個星期1美元只能換6.3元人民幣了,相差30%左右。”范家輝認為,如新產品在國內的價格和國外的價格,原本是差不多的。為了證明這一說法,范家輝向記者算了一筆賬:國內有17%的增值稅, 賣100元的產品如新公司最后能拿到83元,但是8年下來,即使完全不調價,僅僅由于匯率的變化,產品在國內與國外的價格就已相差了30%左右。
因此范家輝覺得,銷售價格的差別并不是因為國內定價過高,而是人民幣升值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