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安利,找死;不學安利,等死”。這句話的本意是:安利在中國直銷行業中的領先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如果一家直銷公司不向安利學習,基本上很難將公司做大做強;如果學習了安利,而又學不到安利的精髓,則會產生邯鄲學步的副作用。 事實上,安利作為直銷行業龍頭,其經營哲學、企業文化都引起了業內無數公司的爭相效仿,且至今未被超越。此種現象,有分析者稱,安利之所以一直遙遙領先,根本原因在于依靠培訓留住了大量優秀的直銷商,如若不然很容易被競爭對手超越。
營銷專家鄢帥成卻認為,除了營銷模式存在差異,直銷公司和其他傳統公司在內部運營和管理上有諸多相似點。要保持企業基業長青,渠道固然重要,而公司順暢高效的管理流程同樣重要。所以,安利成為行業領跑者,離不開廣大直銷商的投入,也在于企業擁有激發員工潛能、重視人才培養的卓越文化和長遠視角,而安利(中國)店鋪營運階梯式培訓體系正是一個鮮活的實例。
迄今為止,安利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207個城市開設了250多家店鋪。階梯式培訓體系則為近4000名店鋪員工提供了專業優質的培訓,自主認證并管理全國各地187名內部培訓師。在階梯式培訓團隊的努力下,安利入選了《哈佛商業評論》的經典案例,榮獲“第四屆中國管理學院獎專項金獎”和“2010年度中國人才發展最佳創新企業”等多項殊榮。
什么是階梯式培訓?
在直銷行業,幾乎人人都在談培訓做培訓,然而培訓效果的好壞卻參差不齊,其根本原因是,培訓缺乏統一的標準和全局的籌劃。對于同一個崗位而言,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培訓方式,這種差異化造成了公司服務難以整齊劃一。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現象在不斷削減著公司競爭優勢,嚴重阻滯了公司的發展。
隨著安利業務的高速發展,店銷體系在不斷擴大,店鋪的業務種類越來越繁雜,每天都要處理大量的資金流、貨物流和信息流。公司的每項業務推廣活動、市場促銷計劃、財務流程變更、信息系統上線等,幾乎都要由店鋪扮演終端執行者的角色。例如,安利店鋪的收銀員除了承擔打單銷售等傳統收銀職責外,還必須清楚了解公司的各項直銷政策和業務計劃并及時更新。因為同樣是辦理加入、續約、退出、各種資料變更、業績查詢、發票提交、積分換購、禮盒購買等業務,可能因服務對象的身份不同(直銷員、經銷商、優惠顧客),有著不同的處理流程和注意事項。同時,公司的促銷計劃也是靈活多變的,伴隨公司日益緊湊的高科技信息化腳步,跨部門合作項目更是層出不窮。每當有新設備引進、新項目上線、新產品推出,店鋪都需要進行全員培訓。業務的迅速增長和店鋪管理經驗的不足,必然引發一系列營運盲點,有時只能在出錯后才重新認識并修訂管理政策。
時任安利大中華區儲運及店鋪營運副總裁的許紹明先生意識到此點后,認為加強對店鋪一線的培訓刻不容緩。為了統一全國店鋪的標準并通過培訓優化一線服務、提高營運效率,2006年11月安利公司秉承著“取材于營運實務、服務于營運實務”的宗旨,開創了店鋪營運階梯式培訓體系。該體系以實戰為基礎、服務為導向、提升為目標、經驗為支持、創新為方向,面向全國各地的營運工作者,有力的幫助了各崗位員工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崗位技能、培養管理素質。
那么,何為階梯式培訓?是指將員工的成長分成若干個上升階段,在不同階段傳授不同的技能,用各類考核促進員工將所學內容應用到實際工作中,最大限度的挖掘員工潛力,為員工職業發展導航。
也許有人會說,階梯式培訓的本源來自對市場的快速反應。難能可貴的是,安利把這種非習慣性的快速反應變成常態。某種意義上,一個企業越是能靈活自如的應對變化,就越是能規避發展的偏差,繼而積極地響應市場需求。從這個角度上來看,階梯式培訓的成立乃大勢所趨,完全符合了安利當時的發展方向。
階梯式培訓的特點是什么?
在直銷行業,很多直銷公司對培訓都進行了專業化、梯次化的創新,旨在培養高素質的精英人才。但是安利(中國)店鋪營運階梯式培訓卻實現了系統化升華,其內容之全面適用、效果之顯著在行業中絕無僅有。
量身定做的專業化課程是階梯式培訓的最大賣點。與其他企業不同的是,階梯式培訓所有的講師均為目前正從事店鋪營運工作同時又有豐富營運培訓經驗的主任級以上員工,所開發的課程都是基于營運一線的需要并緊密結合實戰經驗,從而極大地保證了培訓內容的精準性。
另一個特點則是漸進式。階梯式培訓將學員分為新員工、助理級員工、資深級員工、主任級員工、省營運負責人五個層級。在這五個層級的課程體系中,新員工、助理級員工以及資深員工的培訓課程,以操作技能類培訓為主。而助理主任和店鋪主任、省營運負責人和營運培訓師的培訓,則逐漸轉變為以營運管理才能類課程為主。這種漸進式的培訓,確保了培訓的效果。如今,階梯式培訓課程也由當初簡單的操作類培訓,延伸到營運管理類、產品類、財務類、服務類等多方面,使員工通過全面、立體、系統的學習,能迅速掌握核心崗位技能。
階梯式課程開發五個層級學以致用是一切培訓的最高目標,階梯式培訓體系在培訓評估和反饋方面也成效顯著。每次培訓結束后,階梯式培訓小組著力開展培訓效果的跟蹤訪問、調研反饋和經驗研討會等多項活動,從店鋪員工、地方培訓師、階梯式培訓小組、營運部和公司管理層等不同層面收集反饋信息,推動了培訓效果的透明化和反饋的及時性,確保培訓靈活調整以適應公司營運需求,從而真實有效地支持安利事業的持續穩健發展。
為加速知識的創新與應用,安利組建了信息化知識庫,使知識和信息的排列更加有序,從而縮短員工的尋找時間。階梯式培訓知識庫內容覆蓋行業信息、專業培訓知識和技巧、管理新知、階梯式培訓發展史、職場導航等多領域,主要包含三個層面:培訓師授課所需要的知識和工具;店鋪員工學習與發展所需要的知識;階梯式培訓體系成長中所產生的知識。
培訓知識庫還將打造營運學習的“VALUE”模型,使每位員工通過統一的知識庫可以獲取所求知識(參見下表)。
安利是怎么做的?
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是,安利之所以保持行業領先,高效的培訓應是核心要素之一。品牌專家楊尚東分析,階梯式培訓讓安利擁有了后來者難以企及的優勢——成熟的配套結構、良好的聲譽、可持續發展的動力,這標志著階梯式培訓已經成為業內經典。那么,您一定想知道,安利是怎么做的?
首先,階梯式培訓的發展壯大,離不開公司高層的重視和支持。而要保持培訓體系的生命力,必須要開發讓員工喜歡的課程,一方面要對員工提升崗技能有直接幫助,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到營運員工平均年齡只有28.5歲,課程必須足夠新穎有趣。安利緊緊圍繞著公司目標和營運培訓需求,經過多方調研后制定出相應的課程開發規劃,然后收集相關素材制作課程。課程初稿完成后,需經過專家組的評估才能全面推廣。培訓組還會在上線初的三個月跟進課程反饋情況,進行相應的修改。
為了讓培訓效果最大化,培訓小組自主制作了大量影音素材以輔助課程,將一些相對枯燥的流程性操作講解,還原于生動的動畫場景中,以視覺化展示帶給學員更深刻的印象。同時,根據企業自身特點,培訓小組還設計了新穎的培訓互動游戲,使“產品問答”、“操作演練”等傳統項目,變得生動活潑起來。針對管理類課程,培訓小組也嘗試使用“看電影學管理”“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等新方式,這樣不但避免了培訓的乏味,而且確保了成效。
同時,為了更好地激勵員工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安利公司將階梯式培訓的培訓表現納入員工晉升的考核標準中。2011年安利推出了新的晉升政策,規定在審核店鋪員工晉升資格時,階梯式培訓崗位必修課程的完成率將成為考核指標之一。
任何優質的培訓都離不開卓越的講師,階梯式培訓歷來注重講師的培養。為滿足全國各地日益增長的需求,安利采取了“以點帶面,區域聯動”的方式,首先從各地分公司遴選有豐富營運經驗的一線管理者到全國營運部接受TTT(Training The Trainer)培訓,旨在通過短期培訓,為培訓師講技巧、做示范,增強他們的工作信心,提升實務技能,從而確保前線培訓質量。考核通過后由營運部會向其頒發“店鋪營運階梯式營運培訓師”認證。同時,還定期舉辦績優培訓師研討會、培訓講師年會等,促進各地培訓師的經驗交流,拓展工作思路。另外,培訓小組還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培訓師量身定做了三大計劃,如“星火計劃”專門針對新晉營運培訓師,挖掘他們的潛力和激情;“雄鷹計劃”則針對績優培訓師,提供更多的機會和資源,保證其在廣闊的舞臺上,充分發揮,不斷超越;“燈塔計劃”針對新晉營運主管,由地區和總部聯合,提供精細化、個性定制的培訓和一對一輔導。使他們充電之后,能像燈塔一樣,帶領團隊前進。另外,每年還舉辦績優培訓師的評比,通過對他們工作的認定和表彰,激發工作激情,投身于安利育人事業中。
階梯式培訓正是從點點滴滴的細節著手,讓培訓落地,為安利創造了無限的軟實力,這也正是安利不可逾越之所在。
階梯式培訓取得了什么效果?
階梯式培訓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卻是一項規模浩大的工程,為了讓安利31個省/市/自治區207個城市250多家店鋪近4000名店鋪員工都能得到專業優質的培訓,安利培訓小組只爭朝夕,利用各種方法不斷提升培訓質量。如今,安利的階梯式培訓搭建起較完整的培訓運作鏈,從課程自主研發、培訓師認證和管理、培訓反饋評估、數據平臺運作,到品牌推廣、文化傳播、知識庫構建,有了一整套較為科學的流程。自主認證并管理全國各地187名內部培訓師,課程內容覆蓋了營運管理類、產品知識類、財務操作類、服務技巧類、心態培養類等多個領域。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0年12月,階梯式培訓小組自主研發制作各類課程87門,按照累計授課6359場次,參訓學員65723人次,覆蓋率達90%。
階梯式培訓不但為安利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樣也為整個直銷行業,甚至是所有的企業提供了可借鑒范例。正因為階梯式培訓小投入大產出的首創精神和突出表現,安利入選了《哈佛商業評論》的經典案例,榮獲“第四屆中國管理學院獎專項金獎”和“2010年度中國人才發展最佳創新企業”等多項殊榮。
經過近5年的實踐,階梯式培訓已成為安利營運工作的強力助推器,有力的推動了安利事業的發展,促進企業基業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