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一直把目光盯著中概股的香櫞,這次把目標轉向美國紐交所上市直銷公司如新。美國東部時間8月7日上午,香櫞研究向市場發出如新的做空報告,如新股價隨即暴跌,一度下挫了12.7%。
香櫞的調查報告聲稱,如新說他們在中國做的直銷其實就是“傳銷”,而傳銷在中國是非法的。由于其大量依賴中國市場的收入,香櫞因此質疑,這家企業將要面臨的法律糾紛將直接造成其收入的巨大損失。
昨天,如新(中國)有關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回應,香櫞報告中存在不少不實信息,如新的美國總部正考慮向香櫞提起訴訟。
被疑在中國“傳銷”
香櫞報告中的關鍵部分,是雇傭了中國人為調查團隊成員,扮作希望加入如新銷售團隊的顧客,深入上海、北京和合肥三個城市調研,和如新銷售網絡成員接觸拿到的一手證據。
香櫞的部分證據稱,如果要加入如新的銷售團隊成為一名“一般雇員”,就必須要繳納5000元人民幣購買產品。而在合肥,這筆費用則上升到了15000元。還有證據稱,合肥的“一般雇員”的“下家”,其收入需要嚴格按照比例分配給該雇員本人及其另外5個“上家”,這些人構成了整個金字塔銷售模式的縮影。
而根據中國2005年11月開始實施的《禁止傳銷條例》,禁止“要求被發展人員以交納一定費用為條件取得加入資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以及“通過對被發展人員以其直接或者間接發展的人員數量或者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的違法傳銷做法。
香櫞的另一質疑稱,如新名義上是直銷,但實際上通過發展直銷人員以外龐大的非正規銷售隊伍,繼續從事傳銷。根據中國的相關法律,對直銷企業可以從事直銷的區域和產品有著嚴格的規定。
2011年,如新獲商務部增批浙江、四川、貴州、山東4個省份的部分城市及天津市7個中心城區開展直銷業務。至此,如新在中國內地可拓展直銷業務的省份及直轄市已升至14個,涵蓋19座中心城市。不過在商務部信息直銷系統公布的信息查詢顯示,合肥確實還不在被允許的直銷區域內。
對于以上質疑,如新(中國)相關人士回應稱,中國市場的法律規定相當獨特,因此,“我們在中國的營運模式也與全球不同。如新是透過零售店模式結合銷售員工,以及在獲得直銷牌照地區之直銷員來開展業務。我們直銷員的獎金制度與其他在中國營運的直銷公司相似。同時我們的銷售員工獎勵則與任何其他行業的業務部門獎勵制度雷同,同時也必須符合政府法令規范及公司的營業守則。”
如新(中國)還表示,“我們在中國大陸的營運完全遵從中國政府頒布的各項法律法規,合法營運已有八年,政府定期性地審查我們的各項營運活動,在過去這一年我們更持續獲得多個省市的直銷牌照”。
為何獵中如新?
號稱“中概股殺手”的香椽研究自2006年起累計攻擊、做空了21家中國海外上市公司,有16家股價跌幅超過80%,并導致包括東南融通、中國高速頻道在內的7家中國公司退市。
從銷售額來看,如新在全球不是最大的,也不是發展時間最長的直銷公司,為何香櫞選擇如新作為做空目標?
一位直銷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全球范圍內,相對于其他直銷企業來說,如新雖然不是體量最大的,但是在近兩年的業績非常突出,增長速度非常耀眼,對于希望通過做空來獲利的香櫞來說,如新最有獲利的空間。
如新財報顯示,第三季盈利增長32%,至4680萬美元,合每股72美分。如新集團大中華區總裁范家輝也表示,大中華地區業績將是帶動集團營收的主要動力,今年上半年,大中華區就已經達成去年一整年的大中華區業績,預計今年該區有望達到5億美元(約31.76億元人民幣)目標。
盡管美國DSN網站依照各公司銷售額最新排出的全球直銷企業TOP100榜單中,在華跌跌不休的雅芳以109億美元高居榜首,亞軍安利增長9.8%至92億美元的全球業績中,僅在華銷售額就高達220億元人民幣(約34億美元),同比增幅亦為10%,占全部營收的36.8%。
“不過安利并非美國上市公司,雅芳也因為賄賂丑聞,股價一直低迷。”上述人士表示,而目前中國直銷業的現狀來看,大部分企業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執行存在擦邊球的現象,容易讓香櫞找到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