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銷給人的印象,就是把上當者關在屋子里拼命灌輸所謂的經營理念,不掏錢買東西就不放人走。但是,北京市一中院通過對近期審理的5起傳銷案進行調研后發現,傳銷組織已經改變了騙人方法,他們不再限制人身自由,而是好吃好喝款待著。法官提醒市民,要警惕傳銷的這種新特點。
“傳銷的形式有新變化,更具隱蔽性與欺騙性,應予重視。”一中院法官介紹說,這5件案子均以資金運作為幌子,不像以前那樣涉及實體或某種產品。資金傳銷的模式全憑一張嘴口口相傳,完全摒棄了任何實際的實物,用的僅僅為一個概念,或為“純資本運作”、或為“資金孵化”,宣傳的理念就是“錢生錢”,傳銷的內容里看不到任何實際的實物。
變化后的傳銷摒棄了傳統的扣押人質、限制人身自由等明顯違法的行為,變為好吃好喝款待被害人,并宣稱愿意就做,不愿意可以隨時走人,“溫柔刀”更易使被害人陷入組織而不覺。此外,傳銷組織者更加懂得規避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交易憑據和臺賬在交易完成后全部銷毀,被害人交款地點經常更換,拉攏、洗腦被害人的“串門”地點也頻繁變換,受害人根本記不清自己去的是哪個小區的那棟樓。同時,也因為地點的不斷變換,導致公安機關的管轄出現問題,受害人或者都是外地人,或者體系內僅發展北京人,稱“北京體系”,而交款地點卻都在外地,給公安立案管轄造成混亂。(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