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初試、筆試、面試,層層篩選招聘的800余應屆畢業,不到半年,竟超過一半被迫離開。曾經在實習培訓階段被評為“優秀團隊”的9位學生也無一留下來。
這不是游戲,也不是“職來職往”,而是發生在準備融資上市的上海中技樁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技樁業”)的真實故事。
今天上午,來自湖南工學院3名學生代表作出上述投訴。據他們介紹,2011年11月,中技樁業在湖南、湖北等地各高校招聘800余名應屆畢業生,原計劃7月份上班,很多地方卻推遲到8月份,目前超過半數學生被迫離職。
“這件事已經向領導匯報,公司適當時候會給大家一個統一公開‘說明’。”今天下午5點,中技樁業有關負責人任光勇在電話中說。至于何時給出“說明”,他沒給出時間表。
學生:簽訂就業協議,但被迫離職
2011年11月,一則《上海中技樁業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簡章》(下稱《招聘簡章》)出現在湖南工學院官方網站。《招聘簡章》明確了中技樁業招聘計劃中的招聘類別、崗位、性別、學歷、專業分布和計劃招聘人數等。
《招聘簡章》顯示,中技樁業先后獲得“2009年度上海名牌”、“2011年上海市守法經營示范企業”、“2011年上海民營企業100強”等稱號。“為配合公司向全國大規模擴張的人才戰略要求,公司計劃鎖定上海、江蘇、浙江、山東、遼寧、湖北、河南、湖南、江西、安徽、廣東等十大地區挑選35所高校,進行校園招聘,招納各類2012屆優秀畢業生600余人加入我們團隊”。
“當時學校去了400多人應聘,最后整個工學院留下了13名同學與中技樁業簽訂了就業協議。”湖南工學院的學生代表楊燦回憶說。
今年3月,包括上述3名學生代表在內的幾十名大學生陸續前往中技樁業報到,參加入職培訓。
由湖南工學院學生李紅擔任組長共9人組成的團隊在“上海中技樁業股份有限公司華中區域2012屆第二期大學生集訓營”中,表現優異,被評為“優秀團隊”,李紅也被評為“優秀學員”。
“但是,8月份我去公司剛報到,卻被告知不適合‘不符合我們的企業文化’勸我離開。”今天上午,回顧自己求職經歷,李紅一臉迷茫。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中技樁業在華中區各高校招聘了800余名大學生,但是其承諾未能兌現,目前有超過半數畢業生被迫離職。”李紅說,“包括在武漢第一期培訓時的優秀團隊,無一人能留下來,大多故意找茬被迫辭職。”
“之前,公司說培訓也算工資,到最后我們離開了,也沒看到一分錢。”李紅說。
中技樁業:適當時候發布公開說明
“具體請聯系我們公司外宣部門,我無法回答你的問題。”今天下午,中技樁業負責聯絡新招聘員工的楊文來在電話中說,詢問其總部聯系方式,他建議在網上查找,但其官網公開電話處于“尚未啟用”狀態。
隨后,記者撥通了中技樁業負責聯絡新招聘員工的陳海濱電話,“這個事情我們有專人回答你。”他匆匆掛斷了電話。
剛從中技樁業離職的鄧成紅在電話中透露:“相比華中地區的員工淘汰率,華南地區更嚴重,三四十個新招聘員工中,留下的不足三分之一。”
“這件事已經向領導匯報,公司適當時候會給大家一個統一公開‘說明’。”今天下午5點,中技樁業有關負責人任光勇在電話中說。至于何時給出“說明”,他沒給出時間表。
公開資料顯示,中技樁業是一家第二次申請IPO上市的公司。中國證監會披露,中技樁業今年1—4月份凈利潤虧損35674876.54元人民幣。同時,由天津建筑業協會混凝土專業委員會提供的今年7月份調查報告顯示,中技樁業子公司——天津中技樁業有限公司的開工率才15.5%。
“市場行情不好,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的大幅增長,造成了公司經營困難,裁員在所難免,首當其沖的新入職的員工。”業內人士如此分析。
律師:勞動關系事實成立
“中技樁業的行為已經侵害了這些大學生勞動就業的合法權益,中技樁業與學生之間形成了事實勞動關系,應由中技樁業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湖南清園律師事務所韓喜斌說。
韓喜斌認為,網上發布的中技樁業招聘簡章以及現場宣講的內容,均包含了勞動合同成立的主要條款,雙方現場達成共識。他認為,可以分析得出,雙方的共識是,大學生應聘合格后,先簽訂《就業協議書》確定,成為公司職員,進而確立雙方的勞動關系。
對于中技樁業進行的兩輪崗前培訓,他表示,盡管崗前培訓不是法定的必經程序,但這是用人單位提高勞動者技能的培訓。同時,他指出,從學生代表反映的情況來看,中技樁業是對其以員工身份進行培訓。
“依據《勞動法》第68條的規定,用人單位有計劃地對勞動者進行職業培訓。再者,《勞動合同法》第3條規定,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協商一致。誠實信用原則,雙方之間的培訓與接收培訓,是在履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權力和義務。”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