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萬里行11月29日訊】(評論員 穆思辰)2008年,雅芳的中國員工向總部舉報其在中國有“不正當支付”行為,引發了美國雅芳的內部調查和美國證交會的外部調查。時隔六年才塵埃落定,最終雅芳與美國證交會達成和解,承認其違反美國的《反海外賄賂法》,同意支付1.35億美元進行和解。
當然“雅芳行賄案”折射的并不是單單的犯罪,雅芳這種做法嚴重的破壞了中國直銷的法制建設與完善,沖破了中國內資直銷企業的尊嚴。雅芳通過行賄影響了中國直銷立法的權威性,其單層次直銷得以被確立,多層次直銷被定性為非法傳銷。雅芳行賄案成為中國直銷行業揮之不去的陰霾,盡管如今雅芳直銷事業在中國停滯,但雅芳行賄被罰與中國受損直銷行業沒有絲毫關系,只是應付美國境內的懲處而已。
雅芳這個中國直銷界曾經的“大姐大”,對中國直銷市場的影響卻非常深遠。據業內資深媒體人士稱,他身邊至少有10位以上國內直銷企業老總因涉嫌多層次直銷而鋃鐺入獄。當然除了企業老總不幸的遭遇,中國官員當然也未能幸免于難,實際上雅芳能夠拿到中國第一張直銷牌照真正原因是他們向中國官員行了賄。2008年商務部“郭京毅窩案”查處,原商務部外資司副司長鄧湛應聲落馬。因為鄧湛曾力主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直銷體系”,親自操作向雅芳等外資公司發放了直銷牌照。所以,當年雅芳是向鄧湛等官員行賄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
然而當雅芳行賄案剛剛落幕不就,另一家外資直銷企業完美在華賄賂丑聞又現,行賄對象即廣東省國稅局原局長李永恒。調查顯示,李永恒任職期間,存在利用職務便利幫企業謀取利益,涉嫌收受多種形式賄賂,并給予企業關照等問題。所涉企業中就包括完美(中國)公司。
而一家民間經濟分析機構安邦集團曾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跨國企業在華行賄事件一直呈上升趨勢,中國在10年內至少調查了50萬件腐敗事件,其中64%與國際貿易和外商有關。中國已成為跨國公司行賄案“重災區”。“有錢能使鬼推磨”已成為這些外資直銷企業“公關”的信條,當然完美(中國)在華行賄案中完全能夠得以保存,也說明在中國直銷行業里這兩家企業僅僅是只是冰山一角。
說完外資直銷企業有行賄的現象,內資直銷企業當然也有。今年11月10日,中國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原局長李量一案開庭審理,據檢方指控,李量利用職務便利為樂視網、康美藥業等9家公司申請公開發行股票或上市提供幫助,收受賄賂折合人民幣共計約694萬元。康美藥業董事長馬興田,市值超過800億元的中醫藥企業的創始人,剛躋身“中國百佳CEO榜單”,旋即成為“行賄人”出現在檢方指控名單中,當晚又以“國家智慧藥房試點項目負責人”現身央視,那么哪一個才是真實的“馬興田”?當然除了謀利或求名,康美藥業和馬興田已然第三次卷入“行賄門”了。
據檢方指控,陳弘平收受馬興田港幣500萬元,為其當選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提供幫助。而據南方周末報道,檢方指控“陳弘平受賄的金額高達1.253億元,港幣1720萬元”,對于受賄指控以及受賄款項,陳弘平悉數承認。令人玩味的是,陳弘平多次乞求法官:“希望不要處理那些行賄的企業,都是我害了他們。”
有受賄者,就有行賄者。根據《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條,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的,是行賄罪。行賄與受賄是對偶關系,對受賄者追究刑事責任,對行賄者也應該追究刑事責任。但個案中大量行賄人并未被嚴厲追責。這與查辦案操作難度有關,與不得不進行的“截斷”有關,也與過往“重受賄輕行賄”的觀念有關,更深層則指向文化和權利氛圍。
“正面沉默,側面宣揚”,或是康美藥業的危機公關策略。陳弘平案是馬興田首次作為行賄人暴露,在陳弘平落馬之后,網絡上便有了一些諸如“馬興田出事”或“馬興田被調查”之類的消息,但均處于“傳言”階段,不了了之。很有意思的是兩名網友的貼子在各大股吧轉載。其中之一是“一名資深法官對馬興田董事長涉陳弘平一案的三點看法”,稱“馬董事長無事,康美藥業無憂”。由此可見,內資直銷企業行賄官員的現象可能比外資直銷企業有過之而不及。
事實上,中國直銷市場再也經不起第二個或者第三個 “雅芳”帶來更多陣痛了,在這對外不停宣揚暴富的直銷行業里,似乎再暗示著這個行業更多不為人知的秘密。中國直銷需要更多的榜樣企業,而不是一層層被誤解的遮羞布。
責任編輯:小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