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了關于33批次中藥飲片不合格的通告,在被點名的30家企業中,不乏知名企業的身影。記者查詢到,云南白藥(84.260, -1.24,-1.45%)旗下中藥飲片分公司、康美藥業均因菊花性狀不合格上黑榜,被國家食藥監總局要求暫停銷售使用、召回產品,并進行整改。
針對上述批次產品不合格一事,康美回應稱造成抽檢不合格主要原因為檢驗標準依據不同。但通過記者調查,事實并非如此。而同樣作為大品牌藥企云南白藥,其中藥飲片今年已不是第一次上黑榜。這不免讓人質疑,大企業猶如此,又怎么能給亂象的中藥飲片市場做出典范呢?
康美回應抽檢不合格被“打臉”
4月22日,康美藥業回應稱,造成本次抽檢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為檢驗標準的依據不同,本次抽檢結果所依據的檢測標準為《中國藥典》中菊花性狀指標為盛開時采摘花朵的菊花,而公司的菊花檢驗標準為胎菊,花蕾期采摘的菊花,實為同一植物,并且花蕾期胎菊是杭白菊中最上品的一種,民間認同度高,其中各項內在含量均比開放的菊花更高,質量更佳。
記者采訪了康美藥業和云南白藥中藥飲片的抽檢單位專家——安徽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張亞中博士,發現事情并非如此。
“中藥材作為藥品,有其特殊性,采收時間與其藥效有著直接關聯,業內有一句諺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砍來當柴燒”,強調的就是中藥材采收時間的重要性。”張亞中博士表示。
同時,他透露,此次菊花性狀問題主要涉及的不僅僅是未按中國藥典規定進行采收,導 致全部以未開放的花蕾或混有大量的未開放的花蕾入藥。另外還有一部分在加工過程中使用硫磺過度熏蒸導致氣味發生根本性變化,不再具有菊花應有的清香氣味, 相反酸臭刺鼻。通過測定二氧化硫殘留量,進一步證實了這些樣品確系采用硫磺熏蒸處理過。
記者了解到,中藥飲片的性狀是指其形狀、大小、表面(色澤、特征)、質地、斷面、氣味等多個方面的綜合。最新頒布的中藥材及飲片國家標準(中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性狀是作為中藥材及飲片質量控制的重要指標。
“對于不按時采收,硫磺過度熏蒸‘打扮’中藥材及飲片的行為,藥品監管部門堅決予以制止,以保證人民群眾用藥的安全有效。”張亞中博士強調說。
另外,康美藥業在公告中還解釋稱,因菊花品類中的胎菊沒有相應的國家中藥炮制標準。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第十條規定,在沒有國家標準規定的情況下,中藥飲片必須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制定的炮制規范炮制,而上述不合格產品各項指標均符合《浙江省中藥炮制規范》標準檢驗要求。
張亞中博士通過記者采訪回應稱,此次涉及康美藥業的菊花品種,其產品包裝上明確標 注其品名為菊花,執行標準為《中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生產企業為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地址為廣東省普寧市科技工業園。另外,關于菊花標準執行的問 題,《中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已收載有菊花國家標準,按規定不再執行各省市炮制規范等地方標準。
如此看來,康美之前針對此次抽檢中藥飲片不合格的回應,理由不免牽強。
云南白藥今年兩上黑榜
針對此次云南白藥中藥飲片不合格問題,記者致電云南白藥全國咨詢電話,并且傳真了采訪函,截止到發稿前,云南白藥仍未聯系記者作出回應。
記者了解到,云南白藥中藥飲片已不是第一次登黑榜,早在今年1月份,四川省食品藥品檢驗檢測院就檢測發現,標示為云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藥飲片分公司生產的黃連檢出金胺O,存在染色問題,同時部分批次產品還存在總灰分、水分或含量測定不符合規定的情況。
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中醫科主任任志雄博士、張慧博士告訴記者:“金胺O是化學染色劑,曾發現被用于劣質黃柏、蒲黃、延胡索等中藥材、中藥飲片的非法染色。金胺O對人體具有一定毒性作用,被列為非食用物質,在中藥材、中藥飲片和中成藥中均不得檢出。”
中藥飲片去年營收1922億 康美占47.04億
近年來,中藥飲片市場發展迅速。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中藥飲片行業銷售收入1922億元,在醫藥工業中占比最低(6.5%),但增速卻最快(13.1%),高于醫藥經濟整體增速。
作為中藥飲片行業領跑企業之一,云南白藥中藥飲片的過往業績利潤表現十分突出,其飲片子公司2015年凈利潤達2.59億元。
而康美藥業近年來也快速布局中藥飲片領域,優勢地位已穩固。據康美藥業公布的2016年年度報告,其過去一年實現營業收入216.42億元,同比增長19.79 %;其中,中藥飲片產品藥業2016年收入47.04億元,同比增長26.43%。
但康美藥業在回應中表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涉及上述不合格批次產品銷 售金額為7.98萬元,占該公司2016年營業收入的0.0004%,占比極小,本次事件不會對公司目前的生產經營、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重大影響,也 不會對公司的生產經營和財務狀況產生重大影響。
另外在中藥飲片領域,康美藥業也有多項榮譽加身,曾入選2016“中國制藥•品牌榜”,康美三七粉、西洋參雙雙獲評中藥飲片誠信品牌,入選2016“健康中國品牌”等。
有業內人士表示,企業銷量領先,其產品質量也要作出示范,才能對得起榮譽與患者的信任。
中藥飲片質量堪憂 行業規范問題待解
中藥飲片是中醫臨床的處方藥,是中藥的根本,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中一直扮演著健康衛士的角色。然而近年來中藥飲片市場亂象嚴重,成為了質量抽檢不合格的“重災區”。
記者發現,這已經是今年以來中藥飲片因為質量不合格第五次被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公告了,累計披露的批次已經達到168批次。主要問題是染色問題嚴重,存在摻假、增重行為等。康美藥業、云南白藥等知名品牌企業也屢屢上榜,實在令人擔憂。
“部分企業甚至包括知名企業都存在問題,一方面主要體現了黨和政府對藥品安全問題零容忍的態度,絕不因為任何原因而有所姑息;另一方面這確實給我們的健康事業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如何規范行業健康發展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張亞中博士在采訪中表示。
CFDA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所長林建寧近日在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中藥飲片行業發 展與監管課題”啟動發布會上指出:“現在不容忽視的是中藥飲片產業整體集中度有待提升,分散帶來的是競爭激烈,在某些品種、某些領域里出現的市場競爭,也 造成了質量參差不齊;同時整體標準不統一,有國家標準,有地方的,有企業的,未來整體中藥飲片要健康發展,仍需研究如何進一步規范政策法規。”
記者從藥典委官方網站上了解到,國家食藥監總局正在牽頭組織全國中藥飲片炮制規范編制工作,這在中國中藥飲片的歷史上是第一次,目前已完成了第一部分的起草工作,并且在藥典委的網站向公眾公布。(本文來源于: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