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商報報道,伴隨著電子商務、新零售等模式的出現,傳統直銷模式的優勢被不斷削弱。以往直銷最大的好處在于購物的便利性,但這個優勢在電商環境以及物流發達的背景下開始慢慢消失,現在的消費者可以通過微商、電商平臺等不同渠道更加便捷地購買到不同產品。
屢經媒體曝光的傳銷騙局,使得直銷行業的發展也已顫顫巍巍。在經歷了鮮花與毒草一起瘋狂增長的階段之后,直銷行業的黃金時期已經過去,如何回歸理性、保持穩定增長成為那些合法持有直銷牌照企業日思夜想的主題。
“妖魔化”的直銷
1990年11月,我國境內第一家正式以直銷經營申請注冊的公司——中美合資廣州雅芳有限公司成立,標志著直銷經營方式正式進入我國內地市場。
自中國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國際市場經濟的游戲規則開始逐漸導入。直銷——這種最早起源于美國的企業產品的現代化營銷方式開始逐漸為國人所知。
在網絡購物仍未普及之時,直銷產業作為一種重要的商業形態,因其能有效補充傳統銷售渠道空白的特性,開始急速占領市場份額。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直銷產業發展至今歷經波折,從最初的懵懂、混亂,逐漸走向有序競爭。
隨著直銷經營的發展,直銷形式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打著直銷的旗號從事非法傳銷和“金字塔詐騙”活動。傳銷、類傳銷騙局一度泛濫,使得不少人將直銷與傳銷二者混為一談,令直銷行業形象受損,造成了負面影響,合法直銷在很長時間里失去了話語權。
資料顯示,全國從事傳銷的企業絕大部分屬非法經營。這些企業既不注冊,也沒有規范的營銷手段,多數是通過層層“拉人頭”,或者以離譜的高價強行銷售產品,有的甚至利用直銷進行詐騙、幫會和迷信聚集等活動,對社會穩定和治安造成嚴重影響。
直到目前,直銷與非法傳銷的區分始終是影響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簡而言之,直銷是商品流通的一種形式,經批準的直銷行為是合法的。而傳銷是以騙人入會、拉人頭、發展下線為手段,騙取錢財為目的的非法活動。
在經歷了泛濫無序期的發展階段,“野蠻生長”后的中國直銷市場開始趨于冷靜。2005年9月,國務院頒布了《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這兩個法規的頒布,標志著我國直銷市場的開放和直銷立法進程進入了新的階段。
截至2018年1月26日,根據商務部直銷行業信息管理系統數據統計顯示:我國共有90家企業正式獲得直銷經營許可證。
直銷行業在促進就業、加快商品流通、帶動消費、拉動投資、依法納稅等方面能為國家經濟增長做出了積極且持續的貢獻。
近幾年,直銷企業的業績雖有下降,但總體體量仍然可觀,為國家及地方財政創造大量稅收。據可查詢數據顯示,2015年直銷行業經營納稅45.5億元,直銷員納稅額1.8億元,合計47.3億元。同時,直銷企業公益支出7.1億元,同比增長12.19%,帶來經濟社會效益雙增。
值得注意的是,傳銷、非法集資在某種程度上開始“異業融合”,一定程度上波及直銷行業整體的健康發展。市場亂象仍舊難以根除的大環境下,直銷行業連續幾年增速都在放緩。
對此,業內人士呼吁:針對直銷市場亂象,更加嚴厲的法律、法規亟待出臺。未來,對于直銷企業宣傳材料的審核、銷售產品的審查應再套上一層“緊箍咒”。
行業增速放緩
據道道輿情監控室和第三方數據研究機構海倫國際直銷研究中心共同發布的《2017年中國直銷企業業績報告》顯示,參與統計的63家直銷企業在2017年合共取得了1964.43億元的業績。
剔除克緹、康恩貝、雙迪等直銷企業的業績目前暫未計算在內,2017年中國直銷企業總體業績有望達到2100億元。
其中,無限極以213億元的成績位居2017年業績排行榜榜首,安利與完美緊隨其后,以200億的業績并列第二,來自天津的內資直銷企業權健位居第三。
雖然直銷行業整體體量巨大,然而無論從總量還是增速來看,直銷產業都在呈下滑趨勢。連續3年蟬聯業績榜第一的無限極2017年業績同比下滑21.11%,第二、第三名的完美、安利以及權健的業績均呈現負增長。
從總量上來看,參與統計的63家直銷企業業績總額與2016年參與統計的44家企業銷售業績齊平,增長乏力,直銷市場整體在走下坡路的趨勢不言而喻。
行業外部干擾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傳銷陰影帶來的影響。甚囂塵上的傳銷活動、資金盤金融欺詐行為等在社會上留下了極為惡劣的印象,而由于傳銷者和金融欺詐者往往打著直銷的旗號招搖撞騙,因而給直銷行業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其次,行業中也存在個別直銷企業為了追求短期利益,踩紅線、越底線,縱容經銷商虛假宣傳,甚至是“掛羊頭,賣狗肉”,以直銷之名行傳銷之實,或者打擦邊球,行走在灰色地帶。
整體增速放緩的背景下,直銷行業自身的轉型也面臨掣肘。升級實體店鋪、微商、電商平臺等路徑成為安利的選擇;發力體育產業,買下足球隊的天津權健走出了另一條路子。
以國內傳統企業轉型直銷企業最為成功的無限極為例。其發展有三個階段,1996~2004年為口碑傳播階段,依賴傳統經銷商渠道;2004~2008年為品牌成型階段;2009年至今為品牌升級階段。
轉型的過程中,“人才“成為不可忽視的關鍵。而從直銷產業化的角度來看,現階段我國直銷員人均收入水平較低,從業人員學歷也普遍偏低,行業整體流動性強,缺乏穩定性,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直銷的社會接納程度并不高。
從我國直銷企業的區域分布來看,仍存在發展不平衡及企業數量、分支機構、服務網點“東高西低”“南多北少”等特征。廣東、山東等地企業較多,而廣大中西部地區企業較少,具體到產品種類和項目,也明顯落后于發達國家。
為了解決直銷產業當前所存在的問題,商務部及相關職能部門不止一次發表聲明:要健康推進中國直銷行業的綠色發展。
業內人士表示:傳統直銷企業轉型早已不是什么新鮮的話題,但在互聯網趨勢下,這一現象還將繼續擴增。細數近兩年申請直銷牌照以及涉水直銷的公司比比皆是,傳統藥企、國企轉型也在紛紛拓展直銷業務。2018年注定成為直銷行業豐收的一年,而傳統直銷企業轉型的步伐將越來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