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華萊萬畝生態有機茶園
華萊現代化生產線
華萊產品研發中心
近九年來,湖南華萊忙得不可開交。總部位于湖南省安化縣冷市鎮的湖南華萊生物科技公司,成立于2007年,于2009年進駐安化黑茶產業。近年來,通過不斷加大對科技的投入,提高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企業發展一年一個臺階,經濟效益穩步增長,成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走出了一條科技興企之路。
湖南華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社強說,湖南華萊將進一步圍繞“做大、做強、做優”的方向,不斷完善并加大力度建設和推廣“華萊健”品牌形象,有效促進安化黑茶品牌的推廣。公司還將進一步加強創新力度,加大科研投入,不斷增強科技力量,引進科技人才,并積極適應時代需求,以更加科學化、制度化、信息化、精細化的管理模式發展企業,為安化黑茶邁向世界舞臺作出積極貢獻。
緊抓商機 挖掘黑茶價值
說起安化黑茶,從小和安化黑茶打交道的陳社強充滿感情。在2007年公司成立之初,安化黑茶主要作為邊銷茶生產,價格低廉。公開數據顯示,2006年,安化黑茶的年總產值還不足5000萬元,黑茶產業是一個老產業但是卻毫無生氣,大多年輕人都寧愿外出打工也不愿意在家種茶。2007年開始,安化縣連續發布《關于做大做強茶葉產業的意見》1號文件、《關于做大做強茶葉產業的意見的實施細則》。2008年,安化全縣黑茶產量9870噸、產值1.56億元,實現大突破,安化黑茶產業如春筍一般涌出。
2010年,安化黑茶入選上海世博十大名茶和湖南省十大茶品牌,陳社強看到一場黑茶興業、科技興企的革命已然到來。湖南華萊以最快的速度特聘湖南農業大學的專家、教授定期進行技術指導;與科研院所進行生產、科研、實訓等方面的廣泛合作;與國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育部茶學重點實驗室、湖南農業大學茶葉研究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走上“科技興茶”之路。
依托安化黑茶得天獨厚的天然資源,湖南華萊建基地、興科技、謀發展,一刻也不敢松懈。2010年,為打造栽培種植方面的綠色環保、有機高效、生態自然的數字化智能管理新模式,斥巨資建成了湖南華萊萬畝茶園;2013年,于安化縣江南鎮建成占地500畝、集茶葉種質資源保存、良種選育、新品種示范、推廣于一體的“中國安化黑茶種苗繁育中心”;2017年投入使用的產品研發中心(質量檢測中心),按國際研發標準建設,并引入國外研發企業的現代化設計和管理理念,建成了無菌準備室、培養室、精密儀器室等多個高科技實驗室的硬件設施及研發體系,擁有全套的研究試驗設施和完善的科研職能部門。
“科技是企業的生命,人才是企業的命脈,創新和推動進步最直接的力量均來自這里。”陳社強介紹,公司在資金并不寬松的條件下,想方設法為科技人員創造一流的工作環境。于2013年投入2000萬元建成符合國家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十萬級凈化車間,并獲得“GMP認證”,生產車間的化驗室擁有獨立的留樣觀察室、化學分析室、天平室、微生物限度檢測室,質量檢驗儀器配置近21臺。其中微生物限度檢測室的空氣潔凈度級別為1萬級,配超凈工作臺局部可達到100級。
產品研發中心則由著名茶學專家、黑茶“金花之父”——劉仲華教授領銜帶隊,核心研發人員均為擁有多年實際研發經驗的研究員,中心的多數成員均具有豐富的黑茶產品研發經驗,來自國內外著名學府和研發機構,其研發工作人員達80余位,突出的人才優勢大大提升了該產品研發中心的科技創新水平和自主研發能力。
工匠精神 精心雕琢品牌
“工匠精神”是保障產品質量、推進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根本。對傳承千年的黑茶技藝而言,每一個環節都被注入了一代代制茶“匠人”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產業與技術飛速迭代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弘揚與傳承“工匠精神”?地處黑茶之鄉的黑茶產業領軍企業湖南華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內,大批黑茶從業人員用實際行動踐行“工匠精神”。
“企業的競爭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才的競爭。”陳社強表示,人才是企業寶貴的資源,企業員工的優秀與否,已經成為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的成敗。
而在湖南華萊各個崗位上,員工們用“感恩、責任、奉獻、價值”的員工精神詮釋“工匠精神”。取得的成績都凝聚著勞動者的辛勤與汗水,每一項榮譽和勛章都是奮斗者勤勞和智慧的結晶。
“這幾年和公司一起成長的過程里給我最大的變化就是對未來的生活有了更美好的規劃,而且很有信心能夠實現所有的規劃。”湖南華萊市場部的梁志嬌說,入職華萊工作的確給他們的生活和人生都帶來了或多或少的改變。
“進入了公司,整體的氛圍很好,互相之間的交往就好像朋友一樣,沒有什么職位的高低之分,也沒有工作的貴賤之分。在這樣的一個氛圍里,不管是工作還是學習都是很舒適的。同事之間可以很輕松地交往和溝通,這就給在一起工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氛圍。”
梁志嬌說,不管遇見什么困難,只要開口問,別人都很樂意教你、和你交流。大家在一起工作,就好像一個大家庭一樣,互相幫助,互相關心,很溫暖,很溫馨。
張小綱是車間的一名質量質檢技術指導,常年工作在生產一線,自從2015年進入公司到現在有三個年頭。從一剛開始不懂茶,通過自己一步一步地勤學鉆研,經歷過挫折、沮喪,也收獲了喜悅、成功。面對這一切,他今天回頭想來也是感慨萬千!
他說,作為一名技術指導,未必能夠做出驚天動地的成就,我們所做的就是做好本職工作,每件事做到盡心盡責,這是他日常工作中所持的態度。
“千兩茶的制作,基本全部都由人工完成,每一個環節都要求細致,不然就做不出優質的千兩茶。”在安化,傳承數百年的“千兩茶”制作技藝一直堅持采用人工手法。今年43歲的蔣元初便是華萊“千兩茶”制作的“老師傅”。在他手里,“千兩茶”制作工藝從最開始的謀生手段,變成傳承一生的技藝。
“千兩茶制作流程主要是回簍、貼粽葉、試稱、蒸箱、灌簍、縮口、踩制、錘敲、冷卻、捆篾、晾曬,回簍一定要勻稱,貼粽葉一定要貼平整,試稱就一定要標準,錘敲一定要保證千兩茶外觀的直、勻、圓……”在華萊千兩茶制作車間,蔣元初正向學徒傳授要領:“千兩茶工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產品的生產制作上一直都是精益求精。始終按著要求來、按著傳下來的手藝來,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將安化黑茶推廣至全世界,將黑茶文化傳承并發揚光大。我們不僅要保留優秀的傳統制作技藝,保護好珍貴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更要以先進的理念、創新的精神、科技的力量,進一步將黑茶產業做大做強!”在傳承技藝的同時,華萊技術顧問謝曉見同樣將創新的理念融入到產業的經營中。
“傳統技術上的黑茶確確實實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去繼承和發揚,但是一定要記得去挖掘產品新的價值。未來,黑茶技術發展的趨勢應該是,讓黑茶中發酵產生的金花和沫茶成為一體,讓每一粒茶上都有幾顆金花,這樣才符合市場需求。”他說。
“做產品,要有一顆赤誠的匠心,要精雕細琢、打造優勢品牌;做管理,要有一顆虔誠的匠心,勤于思、敏于行,不放過每一個細節;做企業,要有一顆熱忱的匠心,始終堅守情懷之溫度,用心、用誠。”快速發展的華萊,成為中國黑茶“匠心精神”的踐行者、傳承者、發揚者。
華萊的管理者表示,將始終肩負“發展黑茶產業,鑄造民族品牌”的企業使命,緊密圍繞“堅持為廣大消費者和黑茶愛好者提供優質產品的理念不會改變,堅持為廣大經銷商提供良好發展平臺的理念不會改變,堅持在安化投資黑茶產業和永續經營黑茶的理念不會改變”的3個“不改變方針”,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真正將安化黑茶打造成國際品牌,將安化黑茶產業的影響擴展至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政策激勵 調動各方積極性
在不斷改善硬件的同時,華萊同時提出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來調動技術人員的積極性,例如“產品開發與技術服務支持、成立專門的產品研發部、產品及工藝改進獎勵辦法、審評制度等”,這些政策及措施的實施充分體現了公司仁愛的原則,這些政策為技術人員提供了施展才華、大顯身手的平臺,技術部涌現出了相互學習、相互切磋、你追我趕、共同競爭的工作風氣,打破了以往寂寥的局面,讓年輕人能在競爭中成長起來,逐漸成為骨干力量,把每個人的優勢激發,成為企業的活力之源,為企業人才的儲備奠定了有力基礎。
經過幾年的摸索,2011年,華萊健“速溶黑茶” 面世,由此拉開了千年黑茶變身“速溶咖啡”的序幕;2014年,華萊健黑茶亮相中國國際茶博會,再獲“金獎”;2017年,華萊健黑茶牙膏、黑茶魚子精華護膚品套裝等黑茶衍生產品隆重上市,為黑茶產業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現階段,黑茶洗發水、黑茶沐浴露等多款新產品正在華萊的研發中心測試生產。
湖南華萊公司副總經理曾衛軍提到:“華萊不僅要做好傳統的安化黑茶,同時也要做好與國際接軌的黑茶衍生產品。所以,我們作為安化黑茶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承擔著助力黑茶產業全面發展的使命,而在新時代,我們必須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元素去經營產業。”
現代科技賦予黑茶產品原生態、全天然、高保真的品質特色,讓消費者在鑒賞傳統黑茶的同時,還能享受到新型黑茶產品帶來的獨特魅力。科研,是湖南華萊謀求創新發展的強大引擎,也是企業“做大、做強、做優”的核心動力。“打造一系列適應時代發展特色的‘高、精、尖’黑茶系列產品,是華萊一直都在努力做的事情。我們堅信,科研力量的投入,必將為黑茶產業的發展帶來更加寬廣、美好的未來,同時我也堅信,通過我們所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