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火箭少女唱著《卡路里》火遍大街小巷的時候,甜甜圈成了美女們要說“拜拜”的首選。
隨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國居民在飲食中的糖分攝入量也與日俱增。學術期刊《安全與健康》早在2015年就提到,我國居民的糖分攝入近30年內翻升5倍;2017年11月英國世界權威醫學雜志《柳葉刀》也指出,中國已成為人均糖類攝入最多的國家。
物極必反,過多的糖分攝入量成了威脅我們身體健康的首要因素。
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企業敏銳地察覺到了一個藍海市場——控糖產品。也有不少直銷企業看好控糖產品,并將其當作新的掘金點。
德家相關負責人表示,“過高的糖分攝入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抗糖化、低熱量正逐漸成為直企關注的方向。未來企業肯定會加大這方面的研發力度,這也是市場所需。”
肥胖成主攻對象
一個長期被忽略的事實是,除了脂肪之外,導致肥胖的萬惡之源還有——糖。
根據世衛組織統計的一組數據:目前,20歲及以上的成年人有超過14億人超重,全球成人中10%以上為肥胖人口;據博思數據研究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在售的減肥藥包括減肥藥物和減肥保健品,2012年就達到30.5億元;目前中國成人超重率為22.8%,肥胖率為7.1%,這意味著中國的肥胖人口高達9000萬以上,且這一數據正在不斷增長……
“14億”、“全球10%”、“9000萬”等字眼刺激的不僅是我們的神經,也瞬間激活了商人們的生意頭腦。
面對如此龐大的肥胖一族,直銷企業開始各顯神通,尋找新業務突破口。
今年9月初,直銷企業康美時代推出新品“睡眠獸”,主打“低脂低糖+輔酶動力”的健康酶控減脂法,成為直銷行業減脂界的黑科技產品。
和康美一樣,無限極也推出源適餐粉,提出在為人體提供適量蛋白質的同時主打低脂低糖的方向,從而達到塑身效果;康寶萊則推出低熱量的營養代餐奶昔,稱產品在減脂瘦身的同時還有調整血糖的作用。
控糖產品通過減少體內糖化產物的累積,從而減少各種疾病風險,服用控糖類產品不像健身房鍛煉那樣難以堅持,也不像減肥藥那樣副作用與反彈現象明顯,而是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因此,不少直銷企業專門針對控糖塑身這個細分市場來開發產品。
肥胖人群越多,也意味著減肥難度越大,當有輕松方便的減肥方法出現時,人們自然不會選擇走難度系數高的路徑,直銷控糖類產品在這方面占得一部分先機。
但總的來說,大部分直銷控糖產品見效比較緩慢,研發團隊可以在高效安全方面多做一些努力,而且目前市場流行產品定制,直銷企業也可以根據不同肥胖體質人群研發出不同的控糖產品。
控糖產品應多樣化、普及化
如今減肥市場的巨大前景使得直銷企業將控糖產品的重心放在體重管理上,但這也導致了控糖產品類型與消費人群的單一性。
糖并不只是白糖、冰糖、紅糖、巧克力、蜂蜜這樣的甜食,在營養學上,除膳食纖維以外所有的碳水化合物都被歸類為糖,包括我們常吃的大米飯、土豆、蔬菜、水果都是或多或少都含有糖分。
我國是全球糖尿病患者第一大國,2015 年病患人數高達1.096 億人,130 萬人死于糖尿病及其并發癥。同時據IDF 預測,如果不加干預,2040 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將達6.42 億,糖尿病前期人群4.81 億,我國患者數量將上升至1.54 億。
因此,部分直銷企業將目光投向了需要調節血糖、預防糖尿病的消費群體上。
例如三生的“生命健牌糖立寧片”、理想科技的“云之南牌糖脂安膠囊”、 北京東方紅的“天曲牌糖定康片”,都有調節血糖、預防糖尿病的保健作用。
另外,直銷企業也可以開發出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糖類產品。比如低聚果糖,熱能低且不能被人體直接消化吸收,只能被腸道細菌吸收利用,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是一種良好的甜味劑。而且實驗證實,低聚果糖促進鈣的吸收率達70.8%,因此,低聚果糖可以促進生長發育和防止骨質疏松癥,而這也將消費群體擴展至兒童和老年人。
糖分攝入量過多還會有損“顏面”,最直觀的表現便是臉色暗淡無光、身材走形,而這兩點便足以讓女性掏出自己的錢包為“控糖”買單。俗話說,小孩與女人的錢是最好掙的,這也是直銷企業很好的一個切入點。
總的來說,控糖需求對象千千萬,而控糖產品卻沒跟上市場的腳步。由于糖分攝入量過多的現象是全國性的,因此,直銷企業的控糖產品也應更加普及、更加生活化,將控糖融入到普通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中去。
結語
控糖產品是大眾心理與生理雙重需求的結果,也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如今,大健康產業如火如荼,幾乎全民參與,而控糖產品是大健康中的一個細分領域。若直銷企業抓住這一細分市場不放,“對癥下藥”、研發出適合不同受眾的產品,必定能在諾大的健康市場中占得一席之地。
最近幾年的直銷企業,在新業務的開拓上依然保持高度熱情,但在業績方面卻收效甚微,主要收入來源還是依賴于舊產品、舊業務。目前直銷控糖類產品的最大問題便是“如何打響名號、在健康市場占據有利地位”。總的來看,直銷企業在控糖市場的開拓上仍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