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通過提高設立國家質量獎計劃來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已成為許多國家強化和提高產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除美國、日本、毆盟、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外,許多新興的工業化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也都設立和開展了國家質量獎計劃。在全世界所有國家質量獎計劃中,最為著名、影響最大的當推日本愛德華?戴明質量獎(Edward Deming prize)、美國馬爾科姆?波德里奇質量獎(Malcolm Baldrige award)和歐洲質量獎(European Quality award),這三大世界質量獎被稱為卓越管理與績效模式的創造者和經濟奇跡的助推器。
一、 日本戴明質量獎
1 戴明質量獎產生的背景
20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的發展和日本企業與產品的競爭力受到全世界的矚目,盡管90年代后,日本經濟受到挫折,日本企業的競爭力受到懷疑,但資源匱乏、領土面積狹小的日本所創造的經濟奇跡仍然值得學習和借鑒。日本《經濟白皮書》把日本經濟取得成功的原因歸結為3點:一是重視人才資源和教育培訓;二是吸收和消化國外的先進技術,適用于本國的國情;三是形成了適應經濟形勢變化和不同發展階段的經濟系統。日本是通過吸收和消化國外的先進技術來提升產業競爭力的典范,戴明質量獎在推廣普及質量管理方法,提高日本產業競爭力方面起到關鍵作用。
美國的愛德華?戴明博士最早把質量管理介紹到日本。1949年日本科學技術聯盟(JUSE)邀請戴明博士在日本舉行為期8天的統計質量管理基礎講座,1951年,戴明博士在日本舉行為期2個月的統計質量管理講座,為當時處在幼年期的日本工業的質量控制提供了極大的推動力。
日本科技聯盟把講義印刷的版稅支付給戴明,戴明沒有接受這筆錢,并聲稱將其用于推進日本的質量管理活動,為了永久紀念戴明對日本人民的友情和貢獻,日本科技聯盟設立了戴明質量獎,用以推動日本工業質量控制和質量管理活動的發展。隨后,戴明博士的著作《樣本分析》在日本出版,并且再次贈送了該書的版稅,此后,戴明質量獎不斷發展,至今,日本科技聯盟仍然負責管理戴明質量獎的所有經費。
2 戴明獎的評價標準
戴明質量獎分為戴明獎、戴明應用獎和戴明控制獎。
戴明獎授予在質量管理方法研究、統計質量控制方法以及傳播TQC的實踐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
戴明應用獎授予質量管理活動突出,在規定的年限內通過運用TQC方法,獲得與眾不同的改進效果和卓越業績的企業,戴明應用獎還授予國外的企業;
戴明控制獎授予企業中的一個部門,這個部門通過使用TQC方法,在規定的年限內獲得與眾不同的卓越改進效果。
獲得戴明質量獎的企業,都積極按照質量獎的評價標準和要求,根據自己企業的特點、環境,不斷完善它們的質量控制方法,其產品質量和服務均得到大幅度提高。哪些獲得戴明質量獎的企業,刺激著其它企業開展TQC活動。持續改進不是輕易就能獲得的,沒有哪一個企業僅僅靠解決別人提出的問題就能獲得卓越的業績。它們需要自己思考、創新和變革,制定自己的質量戰略目標和經營戰略目標,并為此而努力。在這樣的企業中,戴明質量獎被作為一種持續改進和進行企業創新和變革的工具。
西方國家在使用日本的全面質量控制(TQC)一詞時,把它翻譯成全面質量管理(TQM),為了與國際實踐相銜接,日本把TQC改為了TQM。日本戴明質量獎評審委員會,于1998年6月對TQM的定義進行了修訂。修訂后TQM的定義為:TQM是由整個組織從事的、在效率和效益兩方面達到組織目標的系統活動。它使組織可以在適當的時間和價格上提供給顧客滿意的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水平。
在這一定義中:
“TQM”活動是指組織中所有部門的所有人員在所有水平上的參與,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和使用最少的管理資源達到組織的既定目標。
“組織目標”是指通過持續穩定的滿足顧客要求來保證長期的、適當的利潤,同時還包括雇員、社會、供應商和股東不斷提高的收益。這一目標以質量保證為核心,財務、采購、環境、安全部門積極采用下制定出來的。
“系統活動”組織為達到自身的目標,有強有利力的領導和指導,有明確的中長期目標、戰略以及適當的質量政策和策略。
“提供”是指組織所從事的產品和服務提供給顧客的活動,包括調查、研究、計劃、開發、設計、產品準備、購買、制造、安裝、檢查、訂貨、銷售、市場,售后服務、維修、回收及產品淘汰等。
“顧客”是指產品和服務的購買者、使用者、消費者和受益者。
“產品和服務”是指制造性產品、成制品、零部件、材料、系統、軟件、能源、信息及其它們所有能夠給顧客帶來益處的事項。
“質量”是指有用性(包括功能和心理兩方面)、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時必須考慮對社會、環境以及子孫后代等第三方的影響。
為了充分體現TQM以人為本,體現對人的尊重,組織鼓勵在維護其技術創新速度、核心技術和原始性創新時,努力開發人力資源。組織保持并不斷改進它的工作業務流程和產品實現過程,將根據實際情況使用適當的統計技術和其它質量控制工具,按照PDCA循環法對業務流程和過程控制進行管理。組織還將利用適當的科學技術方法和信息技術重組其管理系統。
3 戴明獎的作用
1951年~2002年,共65人獲得戴明獎;171家日本企業、9家國外企業獲得戴明應用獎。日本的松下,豐田等、美國的佛羅里達電力等都曾獲得戴明應用獎。現在,戴明質量獎已成為享譽世界的獎項。
企業通過申請戴明質量獎,建立和完善了企業綜合管理體系,推進了企業的標準化活動,提高了企業的管理和質量改進意識,提高了全員積極參與TQC活動和質量改進的積極性,提高了產品質量、勞動生產率和企業的凝聚力,使質量改進和標準化活動成為企業的自覺行動。獲得戴明質量獎成為一種挑戰,獲獎意味著在采用有價值的質量控制方法上獲得成功。
多年來,獲獎企業的TQC方法被擴散到許多其它企業,有效推動了這些企業的質量改進。戴明質量獎給日本企業的TQC帶來極大的直接或間接影響。日本企業以申請戴明質量獎作為動力和橋梁,積極推動TQC活動,經過幾十年的努力,逐漸形成了日本企業的競爭力,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經濟奇跡。獲得戴明質量獎是一種榮譽,更代表一流的競爭力,它是日本企業追求卓越愿景的實現目標。
日本企業通過申請戴明質量獎,把TQC作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武器,納入到企業經營戰略中去,而且使經營戰略得到貫徹實施。戴明質量獎提高了企業的凝聚力,糾正了企業過去不重視經營戰略的做法,引導和促進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美國波德里奇質量獎
1波德里奇質量獎產生的背景
1980年,日本在美國NBC電視臺播放記錄片,介紹日本通過全面質量控制(TQC)活動,創造出優異產品的情況,同時,第一次向美國介紹日本的愛德華?戴明質量獎及其在創造經濟奇跡中發揮的作用。美國有4000萬人觀看了這部記錄片,記錄片錄像帶的發行創美國歷史最高記錄。反映了當時美國市場被日本占領,美國企業岌岌可危,美國民眾的焦慮和希望美國經濟復興的愿望。TQC起源于美國,卻在日本開花結果,20世紀80年代返銷美國,并且為美國工業和經濟復興做出了貢獻。
20世紀80年代,由于日本企業與產品在全球大獲成功,TQM迅速向世界各國普及推廣,全世界有幾十個國家開展TQM活動,并且在實踐中產生出新的質量管理論和方法。美國摩托羅拉公司在總結日本TQM的基礎上,提出了6σ管理方法和顧客全面滿意(TCS)概念,獲得巨大成功。
1982年10月,美國總統里根簽署的一份生產力文件認為,美國的生產力在下降,其結果是美國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價格昂貴,缺乏競爭力。美國企業界和政府領導人認識到,面對更廣闊、更苛刻、更激烈的全球一體化市場競爭,他們認為,美國企業不了解TQM,不知道如何入手提升產品質量,質量在美國企業中的重要性已迫在眉睫。1983年9月,白宮生產力會議召開,美國總統、副總統、總統顧問、財政部長、商務部部長都在會議上發言。會議呼吁在全國公立和私營部門開展質量意識運動(quality awareness campaign)。
在這一背景下,美國政府部門和企業界對于TQM活動呈現出與日俱增的興趣。許多政府和企業界人士建議,設立一個類似日本戴明質量獎那樣的美國國家質量獎,幫助美國企業開展TQM活動,提高美國的產品質量、勞動生產率和市場競爭力。美國商務部部長馬爾科姆?波德里奇堅持認為,TQM是美國經濟繁榮和國家強大的關鍵因素,這導致了美國眾議院科學技術委員會的一系列聽證會,馬爾科姆?波德里奇對后來以他名字命名的國家質量改進法案具有濃厚的興趣,并幫助起草了該法案的最初草稿。
為表彰他的貢獻,1987年8月20日,美國總統里根簽署了國會通過的以他名字命名的美國100-107號公共法案"馬爾科姆?波德里奇國家質量改進法"。依據該法案,波德里奇質量獎創立,用以表彰美國企業在TQM和提高競爭力方面做出的杰出貢獻。從1988年開始,波德里奇質量獎基金為此項獎勵提供支持。
美國國會100-107號公共法案在論及設立波德里奇質量獎時作了如下闡述:
1美國在產品和加工領域的質量領導地位,20年來一直受到外國競爭者強大的(有時是成功的)挑戰;比較而言,美國生產率的增長不如競爭對手。
2美國工業界和商業界已經認識到,不良質量已經使全美損失了20%的銷售收入。改進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和改進生產率、降低成本、增加利潤是相互聯系的。
3由制造業和服務業領域的杰出人物,建立一個質量和質量改進項目的戰略計劃,對于美國國家經濟的良好運行和提高美國在全球市場上的有效競爭力正在變得日益重要。
4改進現場管理、鼓勵員工采用質量工具、加強統計過程控制,都將對制造業成本、質量的提高產生重要作用。
5質量改進的概念無論對于大公司還是小企業、制造業或者服務業,私人投資業或公用部門都可以直接適用。
6為了達到成功的目標,質量改進計劃必須以管理為先,顧客為本,這可能會要求公司和機構在某些基本的方面進行變革。
7一些工業化國家已經成功地用給予特別承認的方式,把國家質量獎授予經過審核被確認為非常出色的私人企業。
8在美國建立這樣一種質量獎勵計劃將會在以下方面改進質量和生產率:
a.幫助和刺激美國公司,為了獲得這一榮譽而改進質量和生產率,同時為了獲得利潤和競爭優勢;
b.對那些在改進自身的產品和服務質量方面取得成就的公司給予表彰,并且為其它的公司提供榜樣;
c.為工業、商業、公共和其它領域的組織評估自己的質量改進效果建立指南和樣板;
d.通過提供有價值的評價指標的細節,使人們了解一個組織怎樣成功地改變他們的企業文化并獲得卓越績效,為其它希望實現卓 越質量和績效的美國公司,提供特別指導。
2波德里奇質量獎的評價標準和核心價值
波德里奇質量獎由美國商務部國家標準技術局(NIST)負責管理。根據來自美國企業、大學、政府部門、咨詢機構和其它組織的反饋信息,每年波德里奇質量獎的評價標準、申請指南和評審過程都會有修改。這種持續的改進是波德里奇質量獎的最大優點。
波德里奇質量獎評價標準的設立遵循以下原則:
1質量獎是一套全國性的質量評價體系;
2為質量獎的評審和信息交流提供基礎;
3為跨組織的合作提供一個平臺;
4提供一套動態的國家獎勵評價制度。
波德里奇質量獎評價標準有助于提高美國產品和服務質量的績效標準和期望水平。在對企業關鍵的質量要求和運作業績有著共同了解的基礎上,國家質量獎的評價標準能夠促進企業之間以及企業內部的交流與共享,還可作為企業計劃、評估、培訓及其它用途的工具。
波德里奇質量獎評價的核心價值觀包括:有遠見的、著眼于未來的領導人,顧客驅動的卓越績效模式、全面的視野與管理創新、企業和員工的學習、注重雇員和合作伙伴、注重成果和創造價值、對市場的敏捷反應和社會責任。波德里奇質量獎評價要素和所占比例為:領導作用12.5%、戰略計劃8.5%、以顧客和市場為中心8.5%、信息、分析與知識8.5%、人力資源開發8.5%、過程管理8.5%和經營結果45%。
3波德里奇質量獎的作用
波德里奇質量獎引導企業通過連續質的量改進和設定業績的卓越標準而獲得顧客滿意。“質量”在波德里奇質量獎中有了更廣泛的含義,由于國家質量獎是針對“管理質量”和“經營質量”而被稱為“卓越績效模式”。
波德里奇質量獎卓越績效模式有著堅實的客觀基礎,它是TQM的一種實施細則,是以往美國企業TQM多年實踐的具體化和標準化。為它為企業或其它組織提供了一個溝通、診斷和評價的平臺,使得企業或其它組織能夠用一種語言來討論和溝通企業的經營管理。它能夠幫助企業駕馭管理復雜的系統,為企業管理提供一個系統工程管理的思路。
波德里奇質量獎卓越績效模式的標準有助于企業管理實現重點突出與全面兼容的結合,有利于企業正確評價、引導和規范所屬各部門和員工的行為,使得企業管理層的努力能夠保持在企業成功和實現企業愿景的正確方向上來,從而幫助企業獲得世界級質量。質量獎卓越績效模式的評價標準主要通過把企業的改進傳遞給顧客和進行全面的企業變革,來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波德里奇質量獎評價標準在全美形成了全美國范圍內的質量管理活動,一項《建設波德里奇:21世紀的美國質量和私人企業的競爭力》的調查報告指出,與其它獎項相比,波德里奇質量獎對于提升全美質量意識,改進產品質量實踐都有更重要的作用。
1995年,NIST曾分布一份報告,對獲得波德里奇質量獎的公司與一般公司在股票市場上的業績進行比較。其結果具有強烈的說服力,報告從整體上,對獲獎公司第四年的股票情況進行了比較研究,獲獎公司與一般公司的收益存在顯著差異。獲得波德里奇質量獎的公司作為一個群體,其業績超過標準普爾500指數,收益比約為2.5:1。獲得波德里奇質量獎的公司實現了362%的增長率。1998年12月30日,美國總統克林頓簽署了100-107號公共法案的修正案,從1999年開始,波德里奇質量獎的授獎范圍和對象被正式擴大到教育和醫療衛生領域。2001年4月,布什總統出席了波德里奇質量獎標準修訂研討會。
波德里奇質量獎有著強大的鼓舞作用,它激勵美國企業為榮譽和成就而戰,同時給予付出非凡努力的企業以應有的回報。波德里奇質量獎由美國總統頒發給獲獎企業,獲獎企業在美國非常引人注目,它已經成為美國質量的倡導者,它們那里在企業和組織中徹底傳達著這樣的信息,采用波德里奇質量獎卓越績效模式所獲得的利潤和收益遠遠超過他們最初的預期。到目前為止,獲獎企業就此發表的演講已超過3萬次。
在政府和私人企業的共同努力,這一獎項已獲得巨大成功。目前,政府每年投入該獎項的獎金500萬美元,私人企業和民間組織投入的資金超過1億美元。其中,私人企業贊助的捐款超過1000萬美元。每年都有來自美國企業、公司、大學、政府部門、咨詢機構和非贏利機構的專家,作為志愿者從事質量獎的評審工作,美國商務部NIST至今已就TQM、過程改進及波德里奇質量獎的有關事項進行了上千次演講。
現在,全美有數千個企業和組織用波德里奇質量獎的原則和評價標準進行自我評估、培訓和改進。對許多企業來說,采用波德里奇質量獎卓越績效模式,提高了生產率、市場占有率和顧客滿意度,改善了企業和雇員的關系,最終提高了企業利潤。統計數據表明,采用波德里奇質量獎與企業的市場表現的改進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
波德里奇質量獎是一個杠桿,沙里淘金,每年只有3~5個企業獲獎。從1988年~2002年,全美共有49個企業和組織獲此獎項。2002年獲獎企業是摩托羅拉公司、布蘭奇?斯密思印刷公司和SSM衛生保健部。布什總統出席當年獲此獎的頒獎儀式并講話。
三、歐洲質量獎
波德里奇獎質量獎和戴明獎質量獎在推動和改進制造業和服務業方面所取得的質量成效,使歐洲企業有所感悟。他們認為歐洲有必要開發一個能與之相媲美的歐洲質量改進的框架,當時任歐洲委員會(EC)主席的雅克?戴勒指出,"為了企業的成功,為了企業的競爭的成功,我們必須為質量而戰"。歐洲質量獎是歐洲委員會副主席馬丁?本格曼先生倡議,由歐洲委員會(EC)、歐洲質量組織(EOQ)和歐洲質量基金組織(EFQM)共同發起的。
歐洲質量獎的目的和美國馬爾科姆?波德里奇質量獎和日本愛德華?戴明是一樣的,都是為了推動質量改進運動、提高對質量改進重要性和質量管理技術方法的意識,對展示出卓越質量承諾的企業進行認可,以提高歐洲企業在世界一體化市場上的競爭力。
歐洲質量獎授予歐洲全面質量管理最杰出和有良好業績的企業,只有營利性企業才能申請,非營利性企業被排除在外,它對企業所有權的類和企業所有者的國籍并無要求,但申請企業的質量管理活動必須在歐洲發生。歐洲質量獎評價的領域廣泛,它注重企業的經營結果、顧客滿意和服務、人力資源開發,強調分享產品和技術信息的重要性。
歐洲質量基金組織負責歐洲質量獎的評審和管理,它的宗旨是幫助歐洲企業走向卓越。歐洲質量基金組織設有各種工作組負責企業培訓、不同類型的質量項目和質量改進技術的研究。歐洲質量基金組織理事會對歐洲質量獎的重大戰略事務進行管理,以使歐洲質量獎行動方式與它的宗旨相一致。
歐洲企業的卓越化模式,首創于1991年,最初是一個用于企業自我評價的模式,這個模式后來被用于企業申請歐洲質量獎的評價基礎,現在被稱為EFQM卓越化模式。歐洲質量獎是歐洲最負聲望的組織獎,歐洲質量獎是歐洲質量基金組織卓越化模式中的最高水平,自1992年起,每年頒發一次。迄今為止,已有16個歐洲企業獲得歐洲質量獎。10余年來,歐洲質量基金組織一直以世界上最先進的管理模式為基礎,運用EFQM卓越化模式的基本原則,通過實施世界領先的有效管理模式,來幫助歐洲企業制造更好的產品,提供更好的服務。
歐洲質量基金組織是一個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成員組織,由英國電信公司(BT)、菲亞特汽車公司(Fiat)、荷蘭航空公司(KLM)、荷蘭飛利浦公司(Philips)、法國雷諾汽車(Renault)、德國大眾汽車(Volkswagen)等14家歐洲大型企業在歐洲委員會的認可下,于1988年創立。該組織成立的目的,是為了推動歐洲企業的卓越化進程,促進歐洲企業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力。目前歐洲質量基金組織已擁有來自歐洲和歐洲以外其它38個國家的成員800余個,這些成員主要來自企業、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和全國性的商業組織。
歐洲質量基金組織在19個歐洲國家設有國家合作組織(NPOs),這些組織被授權作為歐洲質量獎的代理,負責與EFQM卓越化模式相關的產品和服務信息的傳遞工作。歐洲質量基金組織的工作與這些國家之間的國家合作組織密切相關。他們共同開發出一個不論大型、中型還是小型企業,也不論公立還是私營組織都適用的、互相理解和支持的信息服務網絡。歐洲質量基金組織與歐洲委員會、歐洲質量組織、世界上的貿易、標準化和合格評定組織,聯合國的研究機構、世界上的著名大學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
歐洲質量基金組織的成員使用最先進的測量系統、持續改進它們企業的質量經營模式,它們的目標是給人們以更好的工作環境,盡最大可能向顧客提供更好的產品價值和質量。從歐洲質量獎開始設置起,歐洲質量基金組織就以幫助創建更強大的歐洲企業和產品為己任,通過實施全面質量管理的原則,從事他們的商業經營活動,并處理它們與雇員、股東、顧客的關系。
歐洲質量基金組織認為,歐洲質量獎的使命:一是激勵和幫助歐洲的企業,改進它們的經營活動,并最終達到顧客滿意、雇員滿意,達到社會效益和企業效益的卓越化;二是支持歐洲企業的管理人員加速實施全面質量管理這一在全球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的決定性因素的進程。在歐洲質量獎卓越化模式的9個要素中,每個要素在評獎過程中所占的百分比如下:領導作用占10%,戰略與策劃占8%,員工投入占9%,戰略與合作關系占9%,過程管理占14%,顧客對產品評價占20%,人力資源效果評價占9%,社會效益評價占6%,經營結果占15%。
歐洲質量獎對歐洲每一個表現卓越的企業開放,它著重于評價企業的卓越性。歐洲質量獎的獎項分為質量獎、單項獎、入圍獎和提名獎。歐洲質量獎的獎勵范圍,1996年擴大到公共領域的組織,1997年獎勵范圍又擴大到250個雇員以下的中小企業以及銷售、市場部門和研究機構等。。
質量獎:歐洲質量獎授予被認定是最好的企業。獲獎企業的質量各類方法和經營結果是歐洲或世界的楷模。獲獎企業可以在信簽、名片、廣告等上面使用歐洲質量獎獲獎者標識。
單項獎:授予在卓越化模式的一些基本要素中表現優秀的企業。2003年,歐洲質量獎在領導作用、顧客對產品評價、社會效益評價、人力資源效果評價和員工投入、經營結果領域內頒發了這一獎項。單項獎確認并表彰企業在某一方面的模范表現,也使得一般的管理者和媒體更容易理解。
入圍獎:歐洲質量獎的入圍獎意味著企業在持續改進其質量管理的基本原則方面,獲得了較高的水準。獲入圍獎的企業將在每年一度的歐洲質量獎論壇上得到認可。這一論壇每年在歐洲不同的城市舉行,來自歐洲不同國家和地區的700多名企業管理者會出席這一會議。
提名獎:即它們已經達到歐洲質量獎卓越化模式的中等水平。獲歐洲質量獎的提名獎將有助于鼓勵企業更好的進行質量管理,并激勵他們進一步去努力。
歐洲質量獎和美國波德里奇國家質量獎、日本戴明質量獎、加拿大國家質量獎等國家和地區的質量獎并不矛盾,歐洲企業在申請歐洲質量獎之前,可以獲得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質量獎
2000年,歐洲質量基金組織再次重申了他們對授予歐洲質量獎的立場和觀點。現在,他們把目標集中于"建立一個歐洲企業在其中表現優秀的世界",并加大力量推進歐洲企業的卓越化進程和可持續性發展。由于歐洲質量基金組織的幫助和其它成員的榜樣,歐洲企業已經逐漸接受了"全面質量管理"這樣一種管理理念,并認為它是有效的一種成功的管理模式,能夠在全球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因此,全面推行歐洲質量獎能夠增強企業質量保證體系的有效性、降低產品成本、提高顧客滿意度,長期滿足顧客、雇員等的需要,能夠使企業獲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終會導致企業獲得更好的經營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