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長王安順在5月21日召開的“北京市質量大會”上指出:質量涉及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不僅反映一個企業和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也反映了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城市的綜合實力。北京要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對質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王安順介紹說,當前,北京市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落實“四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對質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區縣、各部門、各單位要牢固樹立加快質量發展的意識,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統領,全面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著力提升發展的質量,以質量提升“對沖”速度放緩,實現發展的質量、速度、結構、效益相統一,加快推進質量首善之區建設。
對此,王安順對今后北京的質量工作提出了6個方面的意見,重點包括:
第一,要為質量發展創造公平的市場環境。下一步,北京市將繼續推動簡政放權向縱深發展,爭取再精簡200項以上審批事項,加快商事制度改革,完善“先照后證”登記流程,推行“三證合一”、“一證一號”,營造更好服務質量發展的市場環境。
第二,要突出抓好質量安全監管。結合首都實際,重點抓好產品質量安全、服務質量安全和工程質量安全,以“零容忍”的態度做好食品安全監管,推行服務業質量標準化,落實和強化工程質量終身負責制,努力做到質量安全“零風險”。
第三,要強化企業質量主體責任。市屬國有企業要帶頭落實,國資部門要將質量競爭力因素納入企業經營業績考核體系。同時,要發揮好北京市人民政府質量管理獎的示范引領作用,通過樹立典型,激勵更多企業重質量、講誠信、樹品牌,創造出更多更好的質量管理制度、模式和方法,從源頭上提高質量水平。
第四,要加強質量技術創新。創新是提高質量的根本途徑和動力源泉。北京市擁有教育、科技、人才等資源優勢,知識產權數量每萬人擁有44.4件,排名全國第一;國際、國家、行業標準創制數量全國領先,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去年底企業和聯盟創制標準達到5049項,要想辦法把這些資源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創新成果,促進發展質量不斷提高。
第五,要夯實質量發展的基礎。質量工作系統性、規范性、技術性很強,只有夯實基礎,打牢根基,才能不斷地提升質量發展的保障能力。
第六,要全力推動質量社會共治。質量問題關系每一個社會成員,提升質量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各級各部門要牢固樹立“大質量”理念,切實擔負起提升發展質量的責任。要發揮好新聞媒體輿論監督作用,大力宣傳質量政策和先進典型,及時曝光質量突出問題和違法行為。動員社會組織廣泛參與,引導行業誠信自律。健全投訴舉報機制,暢通群眾質量投訴和消費者維權通道,提高消費者參與質量監督的積極性,形成“人人重視質量、人人創造質量、人人享受質量”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