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吳清海在“北京市質量大會”上說,北京市委、市政府確立“建立質量首善之區”的總體戰略目標,夯實了首都質量發展的基礎,其中的標準化戰略和創新驅動質量發展效果明顯,在全國具有引領示范效應。對此,他談了自己的兩點感受和建議。
吳清海說,要增強推動質量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質量基礎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技術支撐,質量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部分。質量反映國家的綜合實力,反映民族的整體素質。
從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重視質量發展是國家強盛的重要途徑。這些國家在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政府就推出“質量革命”、“質量振興”、“質量救國”等政策措施。德國實施“以質量推動品牌建設,以品牌助推產品出口”的質量政策,日本提出質量救國戰略,韓國實施21世紀質量趕超計劃等,都促進了其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提升。
這些經驗啟示我們,質量強則國家強,質量興則民族興。我們建設質量強國、質量強市,目的就是要發揮質量的推動和支撐作用,著力增強國家和地區的競爭力,全面提高綜合實力。
另一方面,質量發展是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因素。從某種程度上說,質量也是轉型升級的關鍵點和突破口,沒有質量效益,就沒有轉型升級。我國3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快速發展,經濟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但經濟增長方式粗放,能源資源消耗高、環境污染重、產業結構不合理、科技創新能力弱,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日益突出,這些問題集中體現為經濟發展質量不高,具體體現在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環境質量等諸多方面。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質量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出來,只有加快質量發展、提升質量水平,才能節約能源資源、減少環境污染,提振消費信心、滿足人民需求,從而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增長,打造“經濟升級版”。
吳清海還提到,去年京津冀聯合簽署了《三地質量發展合作框架協議》,今年又聯合制定了貫徹合作框架協議年度行動計劃,北京在區域質量協同發展工作中進行了不少有益實踐。希望北京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機遇,以質量資源要素空間統籌規劃利用為主線,以構建區域質量發展長效機制為抓手,以加快推進標準協同和質量基礎一體化為重點,深化務實合作,率先走出一條區域質量協同發展的道路。
他說,國務院剛剛部署實施的《中國制造2025》提出,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加強質量品牌建設”是一個戰略重點。希望北京以深化質量獎評選為抓手,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技術和方法,引導企業制定品牌管理體系,圍繞研發創新、生產制造、質量管理和營銷服務全過程,提升內在素質,夯實品牌發展基礎,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競爭力強、市場信譽好的產業集群和著名品牌,樹立富有北京特色的中國制造品牌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