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關村軟件園作為全國“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國家軟件出口基地”雙基地,從其建設之初就確定了凝聚企業、整合資源,促進軟件產業發展的使命和任務。園區集聚聯想、百度等國內外知名IT企業總部和全球研發中心532家,園區總收入1819.4億元,企業總利潤177.3億元。以支持創新創業為核心,積極圍繞產業鏈打造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資金鏈,構建了專業化、特色化、國際化、品牌化和創新性的產業生態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園區綜合優勢,開拓園區全方位的各類服務。
(1)公司重視文化、品牌建設。確立“在軟件與信息服務領域率先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著力打造了“中關村軟件園zpark”品牌,以創建“溫度、美度、速度、活度”等“四度”園區確保品牌落地,圍繞生態園區、人文園區、智慧園區理念,不斷完善提升既有園區建設品質;構建了平面媒體、網絡媒體、新媒體、品牌活動與品牌展示等為一體的傳播格局,公司獲得“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國家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等多項榮譽。
(2)科學有效開展戰略管理工作。依據公司發展和內外部環境變化從十一五“一主兩輔”模式,到十二五“一基兩翼”模式,到十三五 “一平臺雙服務三鏈條多節點”模式,實現公司創新突破發展。依據集團公司的《子公司負責人績效考核管理辦法》等機制確保戰略的落地。
(3)公司經營績效顯著,成為行業標桿。園區產值從2011年319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1819億元,7年增長6倍,年均增長率達50%以上,成為展示中國軟件產業發展的風向和窗口;園區單位面積產值從最初的171億元躍升到2016年的699億元,產值密度、人均收入均位于全國軟件園區前列,成為中國軟件園區的發展標桿。
(4)構建園區全方位服務體系。中關村軟件園在園區空間建設、產業促進、配套設施及公共組織方面積極開拓全方位服務,建立了以IT服務、產業招商、人才服務、創融服務、孵化服務、雙創服務、國際拓展的7大類產業促進服務和以會議、餐飲、住宿、交通、載體物業、共享服務的6大類配套設施服務。
(5)公司以增強核心競爭力為目的,建立了較為完善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建立了“中關村軟件園人力資源聯盟”,搭建了園區人力資源服務平臺,為園區企業人力資源工作提供服務及協助;構建了基于核心能力的包括48類崗位、96個關鍵績效指標在內的績效考核系統;建立了中、高層領導在內的約40人的內訓師隊伍、開展導師制、為員工購買世紀名家講堂課程等一系列特色的內、外部培訓等。
(6)在基礎設施和配套管理上不斷的創新、升級,自主創新能力強。引入多家運營商基礎通信服務平臺,擁有一站式服務的通信全業務基礎平臺,已形成了超過1000公里對芯長度的光纖網絡、 10G 以上的互聯網出口帶寬、托管服務器數量超過1200臺以上的專業互聯網數據中心、TB 級運行的云計算資源共享平臺、企業用戶數超過 1000家的語音數據服務網絡,同時積極改造創新,力求滿足各類企業發展各階段需求的線上促進設施設備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