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詐騙常見套路!請轉給身邊的人!
2022-05-30 武威市場監管 點擊:次
“僅需199,享外地旅游”“我可以幫忙代辦養老保險”“聽講座,登記信息送大米和油”……這些話術,是不是有點熟悉?
近年來,一些犯罪分子“盯”上了老年人,打著“關愛老人”“服務老人”的幌子,假借“養老”之名實施詐騙犯罪,給廣大老年人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與精神痛苦。
什么是“養老詐騙”
養老詐騙是指詐騙分子打著養老旗號的詐騙行為。騙子為了達到目的,打著關愛老人的幌子,對老年人噓寒問暖,再施以小恩小惠,進而騙取老年人的財產。
常見的“養老詐騙”類型
一:提供“養老服務”
不法分子為迎合老年投資人的養老需求,以投資養老基地、旅游考察、預售養老床位等項目為名,將老年人誘騙至所謂養老基地、福利院進行參觀、游玩,描繪養老項目的未來,進而以預售養老床位等名義非法集資。
二:投資“養老項目”
不法分子拋出以高回報吸引老年人,承諾高額分紅、保本高息、預定養老服務等,誘騙老年人投資所謂“養老服務”項目,收費名目五花八門,如“貴賓卡”“會員費”“預付費”等。這些機構沒有能力提供所承諾的養老服務,獲得資金后運作、流向不透明,有很高的集資卷款跑路風險,一些老年人的養老錢被不法分子詐騙。
三:銷售“養老產品”
一些企業實際上不具有銷售商品的真實目的,采取商品回購、寄存代售、消費返利、免費體檢、贈送禮品、會議營銷、養生講座、專家義診等方式欺騙、誘導老年群體購買價格虛高或假冒偽劣產品進行非法集資。
四:宣稱“以房養老”
不法分子用“以房養老”名義誘騙老年人抵押房產、詐騙資金,借國家政策旗號掩蓋非法集資的本質,打著有高收益回報等旗號誘騙老年人辦理房產抵押、詐騙資金,再把借來的錢拿去買其所推薦的理財產品,部分老年人最終失去了房子,還背負貸款。
五:代辦“養老保險”
不法分子往往謊稱自己是人社局、社保局的工作人員或在相關單位有認識的人,和老年人拉家常、套近乎,在取得老年人信任后以代辦“提前退休”“養老保險”“補辦養老金”等為由,騙老年人一次性繳納數萬不等的社會養老保險費用,這就是代辦“養老保險”騙局。當遇有“熱心人”要幫老年人代辦養老保險,并一次性繳納社會養老保險費等,這很可能就是一場騙局。
六:開展“養老幫扶”
不法分子以空巢老人為目標,在老年人面前裝兒子、扮孫子,假借心理關愛、志愿陪護、送溫暖活動方式,獲得老人信任后,以多種手段對其實施詐騙。
犯罪分子的常見套路
第一步:免費禮品引誘老年人參與活動講座,一般以電話、短信、發傳單等方式,以免費雞蛋、面條、油、米等為誘餌,吸引老年人參與。
第二步:打親情牌博取老人信任,一般以一對一與老人進行聊天,為老人削水果、按摩、洗腳,帶老人免費旅游,生日送禮物等溫柔陷阱博取老人信任。
第三步:利用前期建立的信任、虛構項目、偽造資質、以虛假承諾的保本保息、高額回報忽悠老年人投資,或誘導老年人購買商品等手段,進行詐騙、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組織領導傳銷活動、合同詐騙、銷售偽劣商品、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生產銷售提供假藥劣藥等違法犯罪活動。
保持正確的保健理念
不輕信所謂具有神奇功效的“保健品”,從正規的醫療機構等渠道獲取科學的保健知識。
謹記“天上不會掉餡餅”
“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不貪圖便宜,不輕信所謂公司開展的各類“免費講座”“免費茶話會”等,警惕各類“穩賺不賠”“低投入低風險”卻高額回報的宣傳。
妥善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
不點擊各類陌生鏈接,不在陌生或不正規的網站、機構等填寫身份證號、銀行卡號等個人信息。
不輕易相信陌生人
對于自稱銀行、保險機構等工作人員或自稱國家機構工作人員的短信或電話等,保持謹慎,如有疑問,可第一時間和成年子女共同商議,也可及時撥打相應機構的官方電話核實,或及時聯系公安機關核實。
提高反詐意識
多多關注新聞媒體或街道、社區等開展的反詐宣傳,提高警惕性,下載國家反詐中心APP,有效攔截詐騙電話與短信等。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