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關于坐便器水效新國標9月將實施”的選題逛衛浴展。在實際的采訪過程中,聽到一家日本百年衛浴企業代表一句意味深長的話:“百年品牌在中國傳統制造業可能不多見,而在日本企業界,這種企業很多,我們先把產品做好”;也看到中國企業代表的無奈,他們向消費者推薦節水坐便器產品聽到這樣的回答:“節水嗎?我們不缺水,水費貴呀?我們不缺錢”……似乎經營國內市場的坐便器品牌達成了一個默契:國內消費者選擇衛浴產品,首選外觀、功能。偶有出現關注坐便器功能的消費者,更直截了當地與坐便器的沖凈度劃上了等號。
節水,在具體的消費生活中,可能停留在3月22日“世界水日”的時間里,可能停在各地節水辦的某一個政策條款里,可能停在某一個《全民節水行動計劃》里,可能停在不同的媒介上出現的宣傳語上,可能體現在某一種節水意識里,甚至可能體現在具體某款產品的一個“節水”標簽上……真正走到實際的消費生活中,讓每一名消費者去對產品、對服務提出“節水”要求,這可能還是存在一道坎兒。
6月16日,水利部發文《關于征集<2017年全國節水產品推薦名錄>產品的通知》稱,將組織開展2017年全國節水產品征集、評選和推薦工作,產品申請范圍涉及農業節水與農村飲水安全、城鎮生活節水、工業節水三大領域7類產品,并編印發布《2017年全國節水產品推薦名錄》,向社會推薦優質高效的節水產品,為有關單位選用節水產品設備提供指導與參考。
拿城鎮生活節水產品,水嘴、便器、淋浴器、家用凈水器等為例,國家一步步進行水效標準的嚴格規定,有衛浴企業直言“中國衛浴產品的標準已高于其他國家標準”;從各地推廣節水產品的政策來說,以衛浴產品為例,部分地區已在政策上提供補貼以鼓勵消費者使用節水產品;企業也不斷跟進新國標和市場潮流,推出各種節水產品,力爭進入節水補貼的品牌企業中去。
而在某家居網近日發起的節水潔具、衛浴選購調查中,76.3%的調查者表示不了解節水衛浴潔具、衛浴,對其節水原理知之甚少,在選購節水潔具、衛浴時,僅有36.5%的消費者表示會考慮節水指標,而60.3%的消費者則是依據品牌選購潔具、衛浴。
不難看出,雖然眼下節水潔具、衛浴已經成為行業發展主流,但要獲得消費者的完全認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衛浴間通常占家庭用水70%,消費者安裝節能產品需要綜合考慮。比如衛浴產品,就不能單從用水量來決定其是否節能,應該考慮產品與房屋建筑的關系,如防臭防堵、沖凈率、沖刷距離等具體性能。
這樣的終端需求,就需要中國消費市場的消費品提供者更具有“大品牌”的節水觀念,在開發設計并投入生產某一單一節水產品時,結合消費者的實際節水需求設計并生產;銷售者在售出產品時,科學合理的安裝并調試節水產品,使之發揮到最佳節水狀態;競爭企業之間,能在實際銷售過程中給出消費者專業的節水意見,能實際地為消費者提供綜合的衛浴間產品的節水方案。
以此為基準,忠實消費并口口相傳的消費者,何愁沒有?以此為基準,百年的衛浴品牌,中國企業何愁沒有?
以此為基準,良性的節水消費市場,何愁不顯現?以此為基準,消費者的節水意識,轉化為行動,何愁宣傳?